当前位置:

湖南地理国情普查全面实施 年内完成一批社会关注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冯钧 万波 郭姝静 编辑:王娉娉 2014-03-28 15:54:59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14个市州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勇章发布新闻。)

  视频: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等方面情况新闻发布会

  红网长沙3月28日讯(记者 冯钧 通讯员 万波 郭姝静)地理国情普查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湖南省已经于去年8月份启动了全省的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今天,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勇章发布新闻,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姚伟红主持发布会。金勇章向媒体通报了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进展,他表示,按照“边普查、边应用”的原则,2014年前后,一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将完成专项普查应用成果,服务湖南发展。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森林普查、水利普查等专业性、专题性普查不同,地理国情普查更具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其成果可广泛用于经济、农业、人口、国土、水利等方面的普查。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我国过去一直想做,但一直没有条件和能力去做成的一件大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13年开始,用3年时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全面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及其统计分析、审核发布制度,形成一系列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湖南是资源型省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当前,湖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快速变化,加上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强度大,生态保护压力较大,“美丽湖南”建设面临许多现实难题。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有利于及时获取覆盖全省21.18万平方公里的地理数据,加快“数字湖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平台化的地理信息服务。
  
  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为期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2013年1月至12月为普查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为普查信息数据采集阶段,2015年7月至12月为数据汇总建库、统计分析及成果发布阶段。普查标准时点(即普查的截止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
  
  湖南首先在株洲市开展了地理国情普查试点,按时上交了试点成果。2013年在7个有代表性的县(市)开展地理国情普查试生产工作,完成了地表覆盖分类及重要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等普查成果数据。在试生产基础上,整合湖南已有成果数据,开展了普查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比对分析、综合统计分析。目前,全省14个市州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金勇章说,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大可为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保障,为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灾害等问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服务;小可为老百姓每天的吃、穿、住、行提供贴心服务。
  
  湖南“天地图-湖南”公众版今年年内力争实现手机版,目前相关技术单位正在开发天地图湖南手机版。此前,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接受红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地图不同于我们所用的谷歌地图。谷歌地图是通过卫星数据绘制的,有偏差。天地图则结合卫星数据和实地测绘的数据,会对地理信息进行校准,因此可以做到更准确、更精细。
  
  2014年,湖南将结合省遥感中心连续几十年对洞庭湖进行的长期监测,以及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对湘江流域开展的地球化学生态地质普查,把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监测、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监测作为重点专项普查内容,明确今年上半年拿出应用成果。
  
  同时,把交通网络与国土空间开发匹配、地质灾害隐患区、主体功能区与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结合分析、粮食产能、各类保护区空间分布、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与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评价、长株潭绿心区生态环境保护等8个专题作为今年底前后完成的省级专项普查应用成果,为区域发展规划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粮食安全等提供贴切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冯钧 万波 郭姝静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3/28/423181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