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教授回乡养老“种文化”

来源:红网 作者:刘洁琼 编辑:王娉娉 实习编辑 邓瑶 2014-04-08 10:34:2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攸县站4月8日讯(分站记者 刘洁琼)在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79岁的夏昭炎是村民尊敬的“大人物”。说他名气大的缘由有二,一是当年村里考上大学的“状元郎”,之后更成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算的上当地村民心中的骄傲。二是10年前他退休回乡养老之后,不种稻田种文化,成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心人、新观念的倡导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开心快乐的夏昭炎、杨莲金夫妇

书香氤氲不改学到老

  作别故乡几十年,村里户户通了水泥路,家家盖起了新房子,可村里打牌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也多了。夏昭炎一生好学,立德至上,厚德载物。他说,今天我们的农村虽然有了新房新路,百姓有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但他们的文化生活却依旧贫瘠。

  他感觉到乡亲们心底的渴望。“读书读了一辈子,应该明白文以载道,行以济世的道理。”夏昭炎决定行动起来,2010年春,他跟老伴杨莲金仔细商量,拿出了自己微薄的积蓄,带领村民建起了谭家垅村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开办了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并为寒门学子设立了高桥奖学基金。

杨莲金老师的课堂吸引村民悉心聆听

  私人掏钱办文化活动中心的压力可不小,夏教授先是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再向自己曾经的学生进行求助,多方筹资把村里闲置的六间老屋买下来,重新修缮了一遍,才有了这个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后又买来电视机、音响和DVD,分别设立了乡村图书室、阅览室、学习室和游艺室。他还向镇中学求来数十张(条)课桌、板凳,搭建起近百米的风雨大棚。

健康生活——动起来!

  有了活动场地后,他组织村民成立了文艺队、体育队,由村民自选队长和教练,一到农闲时节,就教村民练习医疗保健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村民们也高兴的说“现在我们生活真的很开心,很少有人打牌,每天午饭后就赶到这里和大家锻炼,什么高血压、腰椎盘突出这样的常见病都少了,更可贵的是邻里和睦、儿女放心、身体健康。现在,这个锻炼场所被大家称之为“幸福院”。

谭家拢村军鼓队的日常训练

  利用活动中心的学习室,夏教授夫妻俩又开办了老年学校。他和老伴自编教材,每月农历初三、十六两日开讲《保健讲“做”》课程。为了讲好课,两人每天捧着大量书报,摘抄资料写教案。2011年4月16日,是杨莲金在村里上的第一堂课,每月2次讲课雷打不动,每逢讲课的日子,石羊塘镇谭家垅村的几十位老年人成了乖学生,帮着打扫搬凳子,认真听课。课堂上,既教授养生保健的理论知识,更手把手教乡民如何做保健按摩。75岁的村民周东元就特别感谢夏教授夫妇,去年,他左腿静脉曲张,迈不动腿,住了10天的院不见好,医生建议动手术,可又说动手术对年纪这大的人有风险,杨金莲知道后,就教给他按摩的方法,还帮他借来木桶,搭配各种药材泡了一个多月。到今年,周东元都能下地种田了。还有村民说“只要你按杨老师讲授的方法按摩保健,加强预防,基本上能避免一些小病小痛”。

  村里留守孩子多,夫妻俩又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免费开设古典文学、语文、数学、音体、智力游乐等课程,把周边村的孩子也吸引来了,最多的时候达到80多人。夏昭炎还鼓励村里的孩子在假期读书。每读一本,孩子们都要完成读书报告。达标者分别授予“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称号,获得“三士”的孩子,就能获得奖状和奖品。

  寒门学子求学不易。为鼓励孩子们上进好学,夏昭炎又倡议并捐资设立高桥奖学金。2012年开始对考取大学本科者奖200元,考取研究生者奖300元,考取二级学院者奖100元。一位大学新生在报到入学后,给夏教授写了这样一封信:“奖励的钱虽不多,却饱含着教授的深情,它更像是教授对我们的一种精神传承……”

  夏昭炎说,他有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天,农村到处飘散着文化气息,农民都能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这一天就昭示着他理解中的新农村真正建成。他说,这才是对我们夫妇回乡养老不种稻田“种文化”的最大回报。

来源:红网

作者:刘洁琼

编辑:王娉娉 实习编辑 邓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4/08/422978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