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特色县(二):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成效凸显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宏婷 张向阳 罗云峰 王君 编辑:李艳华 2014-05-07 22:51:55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新闻:走进特色县(一):文化旅游特色彰显活力

  编者按:2013年1月31日湖南省政府出台1号文件《关于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强县的意见》,实施特色县域经济强县“五个三”工程。一年过去了,第一轮获选的特色县发展成效如何?近日,红网记者走访了新宁县、醴陵市、宁乡县等重点县,分别就文化旅游、特色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三个产业进行了采访。
  
  红网记者 王宏婷 通讯员 张向阳 罗云峰 王君 报道
  
  2013年,醴陵市、汨罗市、永兴县入选第一轮特色县域经济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这一年来,三个县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推动特色制造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2013年,醴陵市、汨罗市、永兴县等三个县市特色制造产业分别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6亿元、115.2亿元、127亿元,增速分别达到16.9%、18.6%、13.4%,高于全省规模工业增速5.3、7.2、1.8个百分点。特色制造产业分别实现税收7.45亿元、8.6亿元、5.1亿元,占全部税收的43.7%、65.5%、42.4%;新增就业6424人、1325人、5200人,占全县市新增就业人数的61.3%、47%、86%。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2013年,醴陵市、汨罗市、永兴县的GDP增速分别达到12.5%、11.1%、11.5%,高于全省2.4、1、1.4个百分点。
  
  突出平台建设特色凸显
  
  醴陵素有“瓷都”美誉,拥有170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作为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醴陵进一步加大了推进以陶瓷产品制造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发展。
  
  2013年,醴陵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开工项目129个,计划投资179.2亿元,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75亿元。已竣工项目40个,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
  
  在醴陵城郊的一块工地上,一群造型为碗碟瓷瓶的建筑,尽显醴陵陶瓷艺术特色。“这就是重点项目之一的世界陶瓷艺术城,建成后将成为醴陵艺术瓷走向世界的名片。”醴陵市常务副市长向平介绍说,陶瓷艺术城由醴陵市与华泽集团合作建设,总投资27亿元,项目占地1000亩,包括李铎艺术馆、陶瓷博物馆、陶瓷艺术体验和创作中心,五星级酒店,艺术大门等建筑。一期投资7.3亿元,将于今年12月竣工,投入运营。
  
  向平说,醴陵突出产业平台建设,在专项资金安排上重点支持,在土地、电力等其他要素上充分保障。对公共展示重要平台的世界陶瓷艺术城安排专项资金2300万元重点支持,发挥陶瓷艺术城吸附带动作用,成功引进14家釉下五彩瓷企业入园。对标准化生产有重要示范意义的千汇实业泥釉模配置中心项目,在安排资金的基础上,还争取将其列入株洲市重大产业项目,确保项目建设进度;整合了国光集团现有资源,成立湖南省醴陵兴业总公司,孵化了25家小企业,成功创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2013年醴陵市新增省级产业示范基地1个,特色制造产业新增湖南省国际知名品牌1个、湖南省著名商标6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12家。醴陵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排名由第94名上升至第86名。
  
  不仅醴陵如此,汨罗、永兴随着重点县工作的推进,特色制造特色优势也进一步凸显。汨罗经开区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是“十二五”国家首批7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特色制造企业中天“龙舟”、银安“豪宝”成为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银宝”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湖南省著名商标3个。永兴县2013年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成为全国唯一以有色金属“三废”资源循环利用为主题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有14家企业进入全省有色行业50强、2家企业进入全国白银行业前10强。
  
  创新发展实现突破
  
  2013年,三个重点县特色制造产业在技术改造、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都有了新突破,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醴陵市发挥专项资金优势,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涌现出以华鑫电瓷科技开发的核电机等核电力装备用接线绝缘端子,正阳精密陶瓷加工精度达千分之一毫米的陶瓷元件,蓝思华联科技的手机陶瓷新材料,阳东磁电的微波裂解生物质能源技术和微博生物质能源气化装置研发,双龙智创的全自动陶瓷生产设备研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
  
  醴陵市特色制造产业已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个,与中国检测集团合作组建了国家级电瓷电器检测中心、与中南大学合作成立物联网系统与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陶瓷产业提供公共技术平台服务。
  
  汨罗市2013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平桂制塑的再生塑料技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全省再生塑料行业唯一一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再生资源商务信息平台,开通了“2401”再生资源网,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永兴县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雄风稀贵公司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取得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7项。
  
  调查显示,醴陵市、汨罗市、永兴县特色制造产业前10名企业,2013年研发投入较上年平均增长39.9%、26.5%、34%。醴陵市的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研发投入达5428.2万元,增长85.7%,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3%。
  
  创新不仅体现在产业创新能力,三个县在投融资领域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民间资金投向特色制造产业。
  
  醴陵市组织专门班子对2013年安排资金的项目进行了现场评估,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积极探索资金使用新模式,拟在2014年特色县专项资金中实行股权投资和贷款贴息模式,并正在制定一系列办法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使用。
  
  2013年,醴陵市、汨罗市、永兴县分别与银行签订协议贷款额度60亿元、7亿元、40.7亿元。
  
  培养产业人才后发有力
  
  省特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特色制造产业要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一支专业技术队伍,但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队伍,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专业性较差,加之受生产条件限制,难与大企业配套对接。
  
  对此,醴陵市探寻了一套自己的解决办法,在创新发展产业的同时,大力开展了产业人才的培养。
  
  醴陵市依托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建设陶瓷产业公共技术培训平台项目,并将此项目纳入到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专项资金计划,争取了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就业专项资金400万元。目前,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正抓紧机遇升级筹建湖南陶瓷技师学院。
  
  2013年,学校针对醴陵大、中型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开展了陶瓷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前培训、创业培训,特种作业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等非学历培训工作。学校在醴陵华联瓷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举办各类培训128期,培训人数8909人。2013年开展各类陶瓷人才培训投入资金120.83万元。
  
  该校在培训学员的同时,还加强人才培养公共平台建设,建成了六个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室和四个专业教室工作室,为陶瓷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借助产业研平台,研发出一系列的高档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毛瓷、餐具、茶具等多元化产品,研发了具有六大自主知识产权的“绝活”核心技术。
  
  学校负责人介绍,陶瓷产业公共技术培训平台建设项目包括醴陵陶瓷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等九大陶瓷功能中心。湖南陶瓷技师学院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生产基地,湖南省陶瓷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基地和陶瓷专业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
  
  我们相信,有了产业人才的保障,重点县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必更加迅速;特色产业的大势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带动效应也将更加明显。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宏婷 张向阳 罗云峰 王君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5/07/422397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