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雨花区在全省率先引进立体绿化 变水泥森林为诗意栖居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卓 黄佳新 编辑:刘飞越 2014-05-27 09:06:55
时刻新闻
—分享—

  

  绿化改造后的李家塘互通,姹紫嫣红,绿意盎然,给过往旅客留下难忘的印象。

  绿化改造之前的李家塘互通,灰头土脸,泥泞不堪。 资料图片(龚恒 摄)

  长沙“东门第一路”花侯路经绿化改造后,变身为美丽的“花园路”,旅客走出高铁站,满眼皆春色。

  东塘立交桥在全省首次引入立体绿化,美丽的多年生植物花草爬上桥墩和墙面,让冰冷的建筑表面充满生机。

  圭塘河生态景观公园,昔日的“龙须沟”脱胎换骨,芳草萋萋,满园春色,成了居民们漫步流连之所。

  美丽的花桥社区公园,谁能想象这里曾是垃圾成堆的棚户区?

  记者 李卓 实习生 黄佳新

  花草绿植由匍匐贴地变为攀缘昂立,将韶山南路装点成全省首条立体绿化的“城市生活形象大道”;花侯路、李家塘互通两条省会东南门户大道,一改往日的灰头土脸,变得绿荫夹道、花团锦簇,为长沙赚足面子;花园绿地化腐朽为神奇,昔日的“龙须沟”、棚户区易容改妆为城市公园……在长沙“三年造绿”行动中,雨花区率全省之先,引进立体绿化景观工程,绿化美化大街小巷,造绿,造出居民的诗意栖居。连日来,记者徜徉在雨花区的街头巷尾,采撷了一组组赏心悦目的“绿”镜头,透过这些镜头赏析雨润花开,城市之变。

  绿镜头1

  花园长廊对接南入城口

  【现场品绿】五月尽六月临,正是树木茂盛生长的时候。过了樱花盛开的时节,京港澳高速李家塘互通道路两旁,满山的银杏、桂花、香樟舒展开身姿,染绿了出城、进城车辆驾驶员的视野;灌木、草皮覆盖住树下的黄土,屏蔽了城郊结合部常见的漫天尘土。以往那个“晴天满天灰,雨天一身泥”的李家塘互通,如今已是一片绿意盈盈的好春色。

  【百姓评绿】广东籍大货车司机刘赞贤驾车由李家塘互通进长沙,大赞这里的变化:“我一年要开车跑几趟长沙,李家塘互通是进城必经之路,现在变得像花园一样,给长沙长面子!”他告诉记者,两个月前他经过这里时,道路两旁和高架桥下都是黄泥土,一刮风就漫天灰尘,李家塘互通的变化让他欣喜。

  【数说变化】李家塘互通周边绿化工程于今年2月18日启动,总投资360万元,改造绿化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与待建的时代阳光大道东沿线相配合,工程对李家塘互通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在待建道路红线范围外的规划绿地进行拆违还绿、清脏播绿、平土覆绿;植物栽种以樱花树、桂花树等乔灌木为主,辅之以流线型模纹植物,营造出错落有致、立体丰富的绿色景观效果。

  绿镜头2

  【现场品绿】灰暗的水泥桥栏上倒垂着瀑布一般的油麻藤;紫红色的石竹、橙黄色的孔雀草正开得旺盛,穿插在绿叶间,爬满桥梁墩柱;桥下的通透式围墙被花草结合的波纹状“绿毯”覆盖;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穿梭于桥上桥下,像漫步在森林溪谷中……如果说东塘立交桥曾是钢筋水泥裸露的“硬汉”,如今真的小清新了一把。

  【百姓评绿】“以前桥上桥下都是光秃秃的水泥,现在绿化上墙,既好看,又遮灰尘,每天经过像在花草丛中走。”环卫工人雷素梅每天都在东塘立交桥这一带工作,东塘立交桥变绿的过程,她都看在眼里。

  【数说变化】东塘立交桥立体绿化是全省首个城市立体绿化项目,桥上覆盖20多种多年生花卉和攀缘植物。利用移动式种植箱以及格栅对墙体以及停车位进行遮挡,形成绿色屏障,改善景观环境的同时,对停车出入口及交通进行梳理;桥护栏内、外两侧沿线挂蓄水式花箱,栽植常绿开花灌木、垂吊藤本植物;东塘桥下8个桥墩采用定制蓄水式花柱组合,予以垂直绿化。  

  绿镜头3

  走出高铁站迎面就是“花园路”

  【现场品绿】从长沙南站高铁站口出来,不管你选择东西南北哪个方向,一路放眼望去,满眼都会是绿色,绵延不绝。花侯路两旁宽敞的绿地上,缓坡样式、层次分明的乔木、灌木、草皮完美结合。高大乔木如樟树、杜英、银杏等坚守在后排;桂花、红叶李、樱花等小乔木俏立其中;最外层是茶花、海桐、木芙蓉、紫荆等灌木;地表盖上一层绒绒的绿毯。

  【百姓评绿】家住花侯路附近黎郡新宇小区的市民贾柯表示,花侯路以前几乎看不到花,如今变成花园路。“过去因为拆迁,这一路都是乱七八糟的。现在花木夹道,我每天早上六点多出门上班,都觉得空气新鲜不少。”

  【数说变化】曾经,花侯路、香樟路两厢绵延数公里都是“遮羞墙”,低矮的围墙遮挡的几乎都是违章建筑和拆违留下的荒地。如今,这些“遮羞墙”都已被推倒,有着长沙东门第一路之称的花侯路和香樟路东段共6公里路段新增9万平方米绿地和花园,道路两厢各拓展10米至15米绿地,以常绿、落叶植物合理搭配,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基调统一、节奏有序的城市道路景观。

  绿镜头4

  “龙须沟”变滨河风光带

  【现场品绿】在圭塘河生态景观一期公园里,你可以散步在栽满香樟、银杏、桂花、朴树等植物的林荫道上;可以骑行在特制的塑胶自行车道上,沿河兜风;可以在绿草覆盖的河堤边,通过巨幕电视屏看世界杯;可以在叠水平台上走近圭塘河,享受这片绿带来的宁静。

  【百姓评绿】带着女儿出来游玩的雨花亭街道麻塘桥社区居民谷清平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条臭水沟,我几乎从不到河边来。现在公园建成了,经常带着小孩出来逛逛,臭水沟变成风光带。”

  【数说变化】圭塘河长期受城市生活、生产污水的排入,曾被戏称为长沙的“龙须沟”。圭塘河生态景观公园项目位于圭塘河中游,南起湘府中路,北至香樟路,全长约3.2公里,沿河展幅最宽处约200米,公园总用地面积为1349亩,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2011年重点开展公园一期(香樟路至木莲冲路段)占地181亩,其中绿化面积135亩,现已完成。公园二期(木莲冲路至湘府路段)长2.5公里,计划2014年启动建设,引进适量的体验式商业,建成集商务、商业、生态、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公园,预计2016年竣工。

  绿镜头5

  棚户区脱胎变为社区公园

  【现场品绿】从高处看,花桥社区公园呈现为一个郁郁葱葱的绿三角,临近圭塘河畔,绿色植被一层一层向下延伸,层次分明;公园被乔木、灌木、草地覆盖,橙黄花园小径四通八达;公园中央,休闲健身场隐匿在树林中,老人在这里健身,小孩在这里玩乐,谁能想象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破败棚屋。

  【百姓评绿】“这里以前因为有个牛交易市场,还有塑料厂,所以又脏又臭。去年搞了这个公园,方圆十里就数我们家门口最美。”黎托街道花桥社区居民赵全富自豪地说。  

  【数说变化】花桥社区公园原为棚户区,都是外地租赁户,且因为是牛市交易临时场所,因其西高东低的地理走势,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与周边城市环境格格不入。2013年底,该地被规划为绿化用地,施工总面积15800平方米,总投资约540万元,其中绿化面积9380平方米。花桥社区公园焕然一新,拥有生态自然的景石、流畅曲折的园路以及层次丰富的多重垂直绿化、疏林草地等公园景观,并配有广场、休闲健身设施、儿童活动领域、公厕与管理用房等,集景观、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惠及黎托街道的花桥社区及周边双水湾、东澜湾等小区的众多居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贺文兵摄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卓 黄佳新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