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千家合作社带动近万农民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陈登辉 刘思源 编辑:王津 2014-06-05 10:44:4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县站6月5日讯(分站记者 陈登辉 实习生 刘思源)六年前,长沙县黄花镇的张文武放弃了年薪几十万元的保险公司副总一职,回乡创办了永吉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完成了从职场到农场的转变。如今同样完成转变的,还有他的合作社所栽培出的无公害水稻。
  
  近年来,按照长沙县南工北农的规划布局,大量农业合作社纷纷涌现,而大部分合作社的发展也如张文武的合作社一样,不约而同地都走向了“绿色、生态、有机”之路,他们也成为了带动长沙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军团。据统计,至今年3月31日,全县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163家,入社农户近万人,注册资本近10亿元。
  
  绿色有机创造高效益
  
  回乡创业的人很多,可为什么要选择种植水稻?又是怎么走上绿色有机之路的?张文武告诉记者,这源于他长期从事保险行业后形成的健康意识,尤其是当初的“镉大米”事件,更是坚定了他种植无公害水稻的决心。
  
  下定决心后,张文武开始研究如何给水稻“降镉”,为此他专门去台湾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农科院的专家共同探讨,逐渐摸索出一套办法。如撒上一层海泡石用以凝聚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采用有机和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软化土壤,使重金属下沉等。尽管在采用一系列生态有机的方法后,水稻种植每亩的成本会多出60至80元,然而每亩的产值却能增加300至400元,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他的合作社有500多户社员,种植面积也已达到3000亩,对于未来张文武有自己的设想。他近期专门成立了“星稷香粮业”公司,与某大型粮食企业签订了5000吨的合同。“未来将建设成'公司+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生产模式”。
  
  增加收益还在于创新管理体制
  
  与大部分公司制的合作社不同,春华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由农户自愿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进行营利性服务的农业生产科技合作型组织。在这里,农户不是职员,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合作社不是老板,主要是为农户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后盾。
  
  合作社负责人黄科喜举了个例子,假设食用菌成熟后合作社以4.5元/斤的价格收购社员的食用菌,然后以5元/斤的价格批发给市场,农户除了可以得到4.5元的利润,还能得到售后多出0.5元产生的利润分配。这样,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了,社员也会更加团结。
  
  由于特殊的运营机制,合作社所有的决策都是通过理事会和代表会共同决策出来的,以这种民主集中制来维护全体社员的利益。为了打通生产与市场终端的环境,生产更多反季食用菌,合作社近期通过理事会和代表会决定未来将进行生产工厂化,实现“小农户,大基地”生产的模式,增加农户的收益。
  
  两家合作社获省级示范称号
  
  记者从长沙县农办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六年以来,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至今年3月31日,全县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163家,入社农户近万人,注册资本近10亿元。
  
  其中2014年新成立了4家合作联社,合作联社涵盖了茶叶、蔬菜、优质稻、家禽四个主导产业,而“永吉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盛大蛋鸡专业合作社”还被列为“省为民办实事省级示范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长沙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涉农项目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改善农村社会管理提供了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正日益显现。

来源:红网

作者:陈登辉 刘思源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6/05/421842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