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9日讯(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 阮涛 谷群 曾建新)“5月出厂车辆336台次,无超载;4月出厂车辆341台次,无超载………”近日,华新水泥(郴州)公司董事长占永清翻开企业治超台账告诉记者,自从北湖区治超办在公司设立治超点及缴纳5万元治超风险抵押金后,厂里没开出过一辆超限超载车。
北湖区是郴州市城区货物主要集散地,进出城区的道路四通八达,每天运营的货运车辆达1万余台次,给治超工作带来一定压力。为强化监管,今年来,该区重点抓“源头治超”不放松,组织18个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拉网式”走访货源企业136家、车辆维修企业(店)及渣土外运项目等80多家(个),逐一签订治超责任状,并推行治超风险抵押金制,还督促源头企业建立货运车辆进出台账,设置货物称重设备等,增强企业自律意识。
同时,北湖区实行治超重罚。凡在货运源头企业发现超限超载车辆,每台次罚款5000元至1万元。一家货运源头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内部也采取了处罚措施,凡查出超载车辆,一律给予重罚,将板子直接打在责任者头上。”
“源头治超”抓住了“牛鼻子”,取得较好效果。今年头5个月,北湖区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下降到了0.06%以内。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秉钧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