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化杨梅节:“28斤碗”怎么像“棉鞋”

来源:红网 作者:邱向明 黎明明 编辑:王津 2014-06-11 16:29:22
时刻新闻
—分享—

胡中纲正在细研杨梅节上的大碗

包装好的杨梅节上的大碗

胡中纲雕刻大碗时的工作照

  红网新化站6月11日讯(分站特约记者 邱向明  分站记者 黎明明)花了12天打造的大碗,却被一个叫“蚩尤战神”的网友否决,“崴,恰饭给崴冒此果样过”。

  “蚩尤战神”用新化话质疑,“碗,吃饭的碗不是这样的”。而部分网友戏称“石碗”像一只绣花的大棉鞋。

  6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梅山砚工作室探访胡中纲,听他解释28斤的石碗的“前世今生”。

  他又跑了一趟紫鹊界,把材料找回来

  4月4日,接到杨梅节组委会的制造大碗的通知后,胡中纲就高度重视碗的制作。组委会的要求是,石碗盛装杨梅,或者能装8碗三合汤,对于胡中纲来讲,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材料比较难找,他做砚台的材料一般是趋向于平薄,而碗要向“纵深”发展,碗口要雕得很深。他又跑了一趟紫鹊界,才把材料找回来。

  雕什么内容呢?胡中纲说,新化开展杨梅节,碗一定要有新化、杨梅的元素。新化古称梅山,碗一定要和梅山挂钩,和杨梅挂钩,于是和同事商量,加上自己的冥思苦想,在碗上雕上了紫鹊界梯田,在梯田和板屋的上空荡漾祥云,梯田一级级的高升,暗合梅山人们步步高升。

  大碗一共花费了12天的时间

  28斤的碗的材料是40斤,雕好后尺寸为45*30*8厘米,胡中纲指着碗告诉记者,碗上面做了一串“杨梅”,寓意新化美食扬名(杨梅)天下,扬眉(杨梅)吐气。碗上雕刻“树根”,寓意梅山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兴旺发达。

  将碗的外形处理成一直棉鞋,棉鞋代表温暖,是手艺人祝福梅山人们走向扬眉(杨梅)吐气的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富足梦。28斤的大碗从下第一凿子,到打磨成功,一共花费了12天的时间,是纯手工打造。

  在工作室,胡中纲用小油石片混水慢慢打磨,脚盆里的水混混的,他一共打磨了2天。据悉,胡中纲正在拟报杨梅节上的“梅山显鹤砚个人展览”,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来源:红网

作者:邱向明 黎明明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6/11/421687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