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抖擞、一身干练,是记者日前见到望城区纪委常委陈宇旭的第一感觉,但隐隐的黑眼圈显示熬夜对他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我只是做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该做的事。”陈宇旭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透着谦逊。同事说,铁腕查案时的陈宇旭和眼前处事低调的他可大不一样。
据悉,陈宇旭主管案件查办两年来,望城区纪委共立案199件,其中大要案11件,移送司法机关11人,收缴违纪资金770万元。“在这个岗位,不查案就是不抓老鼠的猫,我们做的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从事反贪惩腐工作19年,陈宇旭就只认这个理,“我愿意在纪委干一辈子”。
无私无畏:这个案子我来接
2013年,正值湖南省实施“史上最严限宴令”的第一个年头,望城区一单位负责人因违规操办酒席被群众举报,区纪委迅速介入调查。“被调查对象平时人缘很好,打招呼说情的人还真不少。”因为有人说情,调查遇到了一些阻力,办案人员纷纷觉得案子不好办。
“望城就这么大,谁没几个熟人,难道我们就因为是熟人不办案?”陈宇旭果断抛出一句话,“这个案子我来接!”
“其实我也认识这名被调查对象,但办案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所在。”陈宇旭毅然决然接下案子,最终这名负责人因违规办酒受到党纪处分。“陈常委总是以办案效果为重,自己不怕阻力的同时还主动帮我们顶住压力。”同事颜长青说,陈宇旭交代案件室办案人员,遇到有人打招呼就往他身上推,只要专心办案就行。
纪检办案最难难在人情关,但陈宇旭认为说难也不难,“只要心底坦荡,一贯坚决不徇私,就不怕得罪人,也不会得罪人。”
陈宇旭特别关注民生,对发生在民生领域,特别是关系到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违纪案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予以查处。2012年5月,望城区某单位一中层干部在对企业和农民建房进行测量放线过程中,索要300元到500元不等的误餐费,陈宇旭闻讯后,立即带队进行查处。最后该干部被调离岗位,并受到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
“此案虽然单笔数量不大,但牵涉人数多,在群众和企业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对腐败分子的手下留情,就是对群众和党的事业无情。”陈宇旭认为。
正己正人:面对2万元感谢费,他如数退回
“兄弟,办案悠着点,你在纪委又搞不得一世。”打开陈宇旭的手机,一条匿名短信看得记者不禁替他担心。陈宇旭说这是一天晚上加班分析案情时收到的,自己一直没当回事儿。
对于纪委案件室办案人员,接到恐吓电话和短信虽然不是很多,但打招呼、说情,甚至送“糖衣炮弹”的却不少。
2012年4月,陈宇旭带领调查组对望城区某医疗机构领导干部的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取证。被调查对象委托陈宇旭的朋友把一件“礼物”偷偷放在陈宇旭车上,看到“礼物”后,他迅速安排同事退回。“如果陈常委默默收下礼物,大家都不会知道。”同事开玩笑说。
陈宇旭却不这么认为,“不该拿的坚决不能拿,与礼物大小和时机无关。”办案多年,陈宇旭从未接受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慰问”或“请吃犒劳”。
陈宇旭曾办了一件涉嫌渎职犯罪的案件。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儿子正面临升学考试。为不影响其儿子考试,陈宇旭没有到犯罪嫌疑人儿子所在学校调查,而是选择了其他线索进行突破。在法院判决后,犯罪嫌疑人妻子来到陈宇旭的办公室对此事表示感谢,留下2万元现金。他立即叫上单位同事,将钱如数送回。
“陈常委办起案子来很投入,一门心思放在案件本身。”同事说,陈宇旭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望城人,但多年的办案经历让他刻意保持着一个简单的社交圈,他还告诉其他同事,作为执纪者不能结交“五花八门”的朋友,以免人情影响到案件查办。
在陈宇旭看来,只要案子办理得确实得当,根本不用担心其他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就要通过查办一个案子,完善一类制度,规范一个领域,教育一批干部。
勤学善思: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
果断、直爽,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守卫星城大地的“忠诚卫士”,曾经是一名温文尔雅的中学地理老师?陈宇旭是在1995年才离开讲台来到望城检察院反贪一线工作的。
为了证明教书匠也能担起反贪重任,陈宇旭以“拼命三郎”的工作状态,迅速成长为全市“十佳检察官”,并于2012年4月调任望城区纪委常委,主管案件查办。正是19年的反贪惩腐经验,造就了他的果敢与担当。
不过,正因为曾是一名教师,陈宇旭身上总是流露出一股坚持学习、善于钻研的书卷气。记者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两本页角泛黄的书,“常年工作在办案一线,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办案技巧。”
陈宇旭说这两本书,一本是《送给加西亚的信》,它提醒自己致力于做与书中主人公一样的人,对工作不谈条件、不推诿责任,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去化解困难;一本是《细节决定成败》,它提醒自己要特别关注办案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那往往是破案的关键性因素。“这两本书陪伴了我很久,在我困惑、遇到难题时可以给我力量。”
有一次,涉案对象在强有力的心理攻势下,要求抽一支烟再讲,陈宇旭当场制止,提出先讲完再抽烟。当时,涉案对象就吐露了案子的一些关键因素。事后,陈宇旭告诉调查组同事,必须善于观察被调查对象,当涉案对象出现这样的状况时,必须“趁热打铁”,要让他把到嘴边的话吐出来,不能给他缓冲时间吞回去。
“陈常委总是教我们从蛛丝马迹中寻线索。”办案组成员说,陈宇旭办案在细节的把握上很准,很有效,他经常叮嘱办案组成员要特别关注调查对象的行为举止等细节,因为一些细微的行为动作充分体现了对象的心理状态。根据调查对象的行为举止,判断对象是否出现抵触、畏惧、犹豫等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可以适时调整谈话思路,掌握关键证据,从而使案件查办顺利开展。
2014年,陈宇旭认真学习中央有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精神,提出了基层案件查办方式“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 转变的工作思路,得到省、市纪委的肯定。
无怨无悔:不忙的时候尽量陪家人
家和办案点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在纪委的2年时间内,他一两个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对于家人,陈宇旭除了愧疚,更多的是感激。
陈宇旭的母亲患有老年病,长时间见不到他就会像小孩子一样耍小性子。有一次,母亲想去走亲戚,要陈宇旭回去接一下。当时他正在办案走不开,结果老母亲在自家门外等了一下午都不肯进屋,还埋怨他,“小时候,你要到哪里去,我就带你去。现在我老了,要你带我走走亲戚,你却不管我了。”没有办法,陈宇旭只好请朋友开自己的车,把母亲送到了舅舅家。
“我能做的就是在不忙的时候尽量多陪陪家人。”可陈宇旭不忙的时候太少了,为了办案,他就驻扎在办案点,不仅坐镇指挥,还要参与调查和谈话,有时案情分析会一开就是大半天。
虽然母亲当面责怪陈宇旭,但背后却以他为荣。母亲患病后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却常说“我有一个好崽”。当问起对陈宇旭从事纪检工作的看法时,当了一辈子老师的母亲回答,“只要是为党和人民做事,我就喜欢。”
“家人对我的工作都表示很理解。”从妻子怀孩子开始,陈宇旭就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妻子去做过检查,妻子生下女儿后,他又第一时间赶赴办案点。妻子一直默默地担负起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小孩的重任。
有一天,陈宇旭收到一条打招呼的短信,他看了一眼手机便放下了。妻子随口问了一句,“谁这么晚还找你啊?”他笑着说:“是个‘谈情’的,不是‘说爱’的,老婆放心。”一听是工作上的事,妻子会心一笑,不再追问。“他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作为家属,我不能拖后腿。”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让陈宇旭在办案时减少了后顾之忧。
【对话陈宇旭】
得罪人的事,总得有人做
采访过程中,陈宇旭话语不多。谈及家庭,他说了声“抱歉”,起身到门外抽了一支烟。也许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更让他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的太少。但抽完烟回来,眼神里的坚毅又让记者感受到,他并未后悔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
记者:19年,无论是在检察系统,还是做纪检监察工作,这都是得罪人的差事,您怎么看?
陈宇旭:查办案件是对事不对人,惩处则是为了“治病救人”,是纪检监察工作保护领导干部的一种方式。职责所在,得罪人的事,总得有人做。我喜欢这个工作,我希望能一直干下去。
记者:同事说您有一种浓郁的百姓情怀,很小的民生案子也不放过?
陈宇旭:事关群众,就无小事。民生案子无所谓大小,因为对腐败分子的手下留情,就是对于群众和党的事业的无情。
记者:您在业余时间喜欢做什么?
陈宇旭:喜欢静静地看书。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会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工作时查办案件,休息时陪陪家人、看看书。没有复杂的交际圈,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作为党员干部,无论是8小时内,还是8小时外,单纯点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静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