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线将在株洲投产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王娉娉 2014-06-20 17:17:49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南车株洲所大功率IGBT产业化基地外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丁荣军接受采访。)

(IGBT生产车间。)

  红网长沙6月20日讯(记者 喻向阳)今天上午,被业界认为现代变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关键技术在中国南车取得产业化突破:公司投资近15亿元的IGBT产业化基地建成并即将投产。这是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首期将实现年产12万片8英寸IGBT芯片,配套生产100万只IGBT模块,真正实现IGBT的国产化。它的投产,将打破国外公司在高端IGBT芯片技术上的垄断。
  
  国家多部委关注IGBT研发
  
  IGBT,是一种实现电能转换和控制的电力电子器件,中文名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自从1897年科学家发现“电子”这个物质后,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并控制这个神奇的粒子来造福人类,1904年,科学家发明了二极管,这标志电子学技术的开端。
  
  早在1996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就把发展IGBT芯片及模块产业化作为重点项目,近年来更频频出台政策支持IGBT国产化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一批“国字号”科研项目纷纷将IGBT技术的研制与产业化列为重大课题。
  
  先进的IGBT设计技术与制造工艺是推动IGBT产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自2010年开始,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南车筹建国内首条专注于IGBT芯片的先进生产线,进一步提升工艺能力和产能,满足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对IGBT器件的需求,打造一个支撑未来先进器件发展的工艺平台,提升我国在基础器件方面对未来的掌控能力。
  
  IGBT并非“高大上”,与生活密切相关
  
  无论从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历史,还是从IGBT技术和结构的复杂性,很多年来,IGBT给我们普通老百姓造成一种“高大上”的错觉,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在发电、电力输送和电力设备终端上,都存在IGBT的身影。
  
  比如在发电领域,风、水、太阳能等能源发出的电是一种粗糙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电能,就是我们俗说的“粗电”,而要想转换成精细的、可控的、稳定的能够并入电网的“精电”,进而适合不同功率电力设备,需要采用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对电能的品质转化,以风电为例,风机的叶片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机发出的频率往往不到电网频率的一半,因此需要用高压大电流的IGBT模块,重新产生稳频稳压的交流电。
  
  至于在用电设备终端,那就更多了,它涉及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工业变流、航空航天、石油、冶金、船舶等多个领域,都需要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大小,即不同功率等级的电力设备,这就需要大量采用IGBT等功率器件进行电能的转换和控制。比如在我们熟悉的高铁动车组,其电能的转换首先是将电网2.5万伏的高压交流电,经过降压、整流、逆变等方式,转换成可以调频调压的三相交流电,最后供给交流电机,这个过程称之为“变流”,最后输出的三相交流电供给交流电机,从而获得牵引整列高速动车组前进的牵引力。
  
  8英寸IGBT有新突破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早在2009年6月12日视察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时说,南车株洲所是靠创新起家的。创新的核心是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当前,我国的铁路和轨道交通都处在大发展阶段。希望你们能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要上规模、上水平,而且要在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南车株洲所的精神。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丁荣军介绍,在技术方案、工艺路线、设备选型、产品开发等方面,中国南车8英寸专业芯片生产线都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在沟槽技术、高能离子注入、超薄片加工、激光退火与铜金属化工艺等关键技术的运用方面都走在国际前列。
  
  据他介绍,今后,中国南车半导体产业将以IGBT关键技术为核心,依靠公司广大的应用平台,以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经验为基础,全面发力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柔性直流输电和光伏等领域;开发6000V、9000V的IGCT以及配套二极管,推动我国变频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6/20/421461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