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城区公安局:用雷锋精神铸就人民满意警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辉 岳冠文 颜家文 编辑:刘飞越 2014-06-20 09:21:59
时刻新闻
—分享—

  望城区公安局星城派出所综合警务指挥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认真监控各治安卡口情况。余志雄 摄

  记者 徐辉 岳冠文 颜家文

  “现在社区有了‘红袖章’,每天都在巡逻,我们可以睡安稳觉了。”在望城区金山桥街道,超市老板许易感慨,“几年前可不是这样子,那时有人进来买包烟,停在店外的摩托车就被偷走了。”

  这是许多望城居民共同的感受。在湖南省县级公安机关社会公众安全感与队伍满意度测评中,望城连续两年排名长沙市第一,在全省排名前列。

  究竟是什么,让湘江之畔的这个“行政新区”成为“平安高地”,让平安之根愈扎愈深,让群众感到满意?!

  连日来,记者在望城蹲点采访发现,望城区公安局千余名民警,用扎根群众的热忱与真挚、用肩担道义的忠诚与风采、用励精图治的创新与行动,破服务群众的道道难题,解维护平安的种种杂症。

  “从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以服务一方百姓、守护一方平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今年5月,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望城区公安局参加公安机关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活动时说,在雷锋故乡工作更应该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忠实践行雷锋精神,守护雷锋故里平安,服务一方百姓。

  怎样让老百姓放心——

  “大防控”:携手营造良好治安环境

  望城是雷锋的家乡,全区面积969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和10个乡镇,常住人口54万,外来流动人口约20万。

  三年前,望城“由县改区”,这座“希望之城”迎来新一轮的社会经济发展机遇,但发展带来的社会流动性,亦让多元的社会矛盾以及沉重的治安压力如影随形。特别是全区新市民以每年2万人的速度增加,而每万人中却只有5.4名警察,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与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如何利用有限的警力强化治安防控,让人们放心来望城安家落户、宜居乐业?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望城区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李军龙说,实践中我们发现,发动群众守望相助,是守护平安家园的最好办法。

  5月31日,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西塘街社区,记者看到社区电子屏上正在滚动播放选聘楼栋长的通知。社区干部周曼红告诉记者,楼栋长不仅要组织居民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还要定期对本楼栋范围内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调解民事纠纷及矛盾。“同时要组织居民开展治安巡防等工作,这是社区‘红袖章’的一支主要力量。”

  周曼红所说的“红袖章”,主要包括专职巡防“红袖章”队伍、义务巡防“红袖章”队伍、单位保安“红袖章”队伍。这是该区开展群防群治、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区共组建“红袖章”队伍超过200支,队员总人数达到1万。

  去年底,家住黄金镇金山桥社区的“红袖章”义务巡防队员危建彪,半夜听到隔壁家里有异常声音,于是招呼邻里协助民警现场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后来,危建彪还获得“红袖章”协会奖励的2000元见义勇为奖金。

  如今,在望城区街头,总能看到这些流动的红色“风景线”。一个个臂戴“治安巡逻”标识的“红袖章”,在让犯罪分子胆寒的同时,更让群众感受到平安。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雷锋的家乡,通过充分发动群众学雷锋、守护家园,带来的是各类犯罪案件和各项治安事件的“降”。

  截止到5月,全区万名“红袖章”队员在工作中共收集情报信息45条,排查安全隐患23起,化解矛盾纠纷210余起,145名“红袖章”队员在巡防中共同抓获犯罪嫌疑人45人,协助公安机关破案97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特别是在防控发案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全区刑事发案2542起,与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相比下降了5.08%。

  “万人红袖章”工程在望城的生动实践,促进了邻里守望相助,营造了雷锋家乡好人无处不在、坏人无法藏身的良好社会氛围。

  【记者手记】 一个富有群防群治特色的“万人红袖章”平台悄然搭建,成为利用有限警力实现有效维稳的一剂良方。“万人红袖章”体现了公安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靠老百姓来做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来打维护稳定的人民战争,我们才有基础、才有力量。“万人红袖章”工程的实施,既增加了平安志愿者参与治安巡防的责任感,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加了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感。

  怎样让老百姓安心——

  “大侦查”:果断亮剑打造平安家园

  平安,这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

  “‘万人红袖章’工程的有效实行,为我们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们又做实了另一项基础工作,那就是科技强警,坚持信息主导警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望城区公安局政委肖向东说。

  近年来,望城区先后投入8000万元升级改造以110为龙头的通讯指挥系统,建设“天网工程”、治安电子卡口、电子警察等系统。目前全区建成33个治安电子卡口,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通过推行巡逻处警一体化警务模式,实行“打防管控研”五位一体警务机制。如今望城区一旦发生重大警情和突发群体事件,通过警车GPS系统、对讲机系统、警务通定位系统,街面警力及“红袖章”队员2分钟就可到现场处置。

  记者在望城区公安局看到,各种治安信息随时反映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并与公安局和派出所联动,电子监控系统与治安巡防站实现人机、动静、地空有机结合。

  今年3月6日凌晨,月亮岛街道银星村湘江重建地A8栋一楼的一家麻将室被盗3箱植物油和4辆电动车,损失价值12000余元。望城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并没有把它当小案看待。通过视频追踪、情报研判等半个月的侦查,终于将犯罪嫌疑人张某、刘某等抓获。这是该局科技强警的经典案例。

  “大侦查”警务理念,推动现有警务模式从被动、孤立、各自为战向主动、合成、整体联动转变。构筑攻防“天网”,由“围追堵截”向“瓮中捉鳖”转变。一旦发生警情或突发事件,就能快速调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有效处置,进一步挤压违法犯罪分子的时间和空间。

  6月3日,在望城区高塘岭镇,一名刚一伸手就被抓的盗窃嫌疑人王某在派出所里哀叹:“他们(其他盗窃嫌疑人)都说不要来这里搞路,真是后悔没相信他们。”

  公安工作只有敢于“晾晒”,才能增加公信。望城区公安局采取“八类八听”措施(评价听、书面听、谈话听、上门听、座谈听、回访听、媒体听、民调听),通过设置电子评价器、发放征求意见表及调查问卷、开展谈话交心、上门走访、座谈交流、警务回访,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民意调查、开辟网络征求意见专栏和“望城公安民心热线”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民警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人民群众最痛恨什么犯罪,我们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人民群众反映什么治安问题最突出,我们就重点整治什么治安问题。”

  民有所呼,警有所动。

  针对群众最痛恨的多发性侵财犯罪,望城区公安局持续开展“小案侦破年”活动,实行现场勘查“四联单”制度和破小案破大案同等奖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民警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的积极性,多发性侵财案件破案率持续上升,2011、2012、2013三年多发性侵财案件破案率分别为23.13%、25.02%、32.31%。

  “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上,我们通过更好控发案、更快破大案,挤出更多警力和时间来破小案,提高了小案侦破率,并最终实现一个良性循环。”望城区公安局政工室主任梁志刚说,现在望城区小案一发就基本上被侦破,贼都不来了,多发性侵财案件发案率也就越来越低,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记者手记】正是这一起起小事、小案的破解,民警从接待每一名群众、办理每一起案件做起,从每一起警务活动开始,始终把执法质量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始终把坚持民意导向、服务民生作为工作主线,将“开门评警”与爱民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才带来一个个“满意”的书写。

  怎样让老百姓舒心——

  “大服务”:零距离换来群众满意度

  6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望城区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办证大厅,窗口民警正在有条不紊地接待市民办理户口、身份证等业务。下午2时30分许,一个瘦瘦的中年男子急冲冲走进来,早已等候在大厅的大队教导员王振武迎了上去,将一张崭新的身份证递到对方手中。

  男子叫谭闯住,望城区桥驿镇居民。6月2日晚,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女儿给谭闯住打来电话说:“身份证丢了。”“当时脑袋一懵,人都快急傻了。补办身份证要15个工作日,而离高考只有4天,又逢端午小长假,补办还来得赢吗?”当天晚上,谭闯住给桥驿镇派出所民警拨打了电话,民警告诉他,准备好资料第二天可以到区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办证大厅现场办理。

  6月3日8时许,窗口民警受理资料后告诉他:“特事特办,6月6日就可拿到新证。”

  “这几年,每到节假日前后,前来办证的人就明显增加,群众提建议说,平时在外打工,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一趟,如果节假日能开门办证就好了。”王振武说,听到群众建议以后,他们就在思考,作为雷锋故里的警察,我们该怎么做?今年年初,局党委专题研究加强和改进窗口服务,针对辖区居民实际需求,在全市率先推出“六项”办证服务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行错时、延时服务和为特殊人群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所谓“延时”服务,即中午不午休,下午延时下班,群众未走完,大厅不关门;“错时”服务,即所有节假日开门办证,方便在外打工人群及上班族错时办证。正是这一服务帮了谭闯住大忙。

  一桩一桩的“烦心事”每天都在发生,民警一件接一件地解决。今年1-5月,接待大厅民警及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服务群众926人次,其中最多一天服务68人次。让群众有怨能诉,有理能讲,有话能说。但要赢得老百姓的认可,最主要还在于公安机关能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近年来,望城区公安局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模式改革措施,在全省率先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将全区划为34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配备1名专职社区民警和3至5名流动人口与出租屋协管员,将办理居住证等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传承雷锋家乡学雷锋的优良传统,望城公安部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展立足岗位学雷锋活动。1998年起开展“十佳雷锋式民警”评选,2006年提出“做雷锋精神传人,当人民满意警察”目标,2013年在全局深入开展雷锋式“忠诚型、爱民型、清正型、敬业型、活力型”警队建设,持之以恒的学雷锋活动,提高了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和公安文化软实力。效果也显而易见,望城区公安局在全省社会治安及公安队伍建设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尝到学雷锋给队伍建设带来的“甜头”,自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望城区公安局扎实开展“为何从警、如何从警、为谁用警”大讨论,引导广大民警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将“下基层、找问题、转作风”活动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创新推出下基层4种形式:局党委班子成员下到派出所担任1个星期的所长,机关科队正职下到派出所担任半个月的副所长,机关科队副职下到派出所当1个月的民警,机关科队女民警下到派出所当6个月的窗口民警,确保机关民警全部深入一线,全方位融入基层。

  按照郭声琨部长在联点调研中提出的“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要求,望城区公安局提出“接处警再快一分钟,服务群众做到最后一公里”的整改要求,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民警对群众的感情更深了,许多工作就自觉地走在前面。”李军龙说。

  “平安”是人民群众对望城社会治安的直观感受,“为民”则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褒奖。

  【记者手记】 “群众是根,为民是本。”只有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才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公安执法活动中都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人性化的服务,和谐的警民关系需要一点一滴、潜移默化的积累。望城区公安局以雷锋精神塑造人民满意警察为核心,将服务的触角伸入基层,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实践,搭起一座座警民“连心桥”。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辉 岳冠文 颜家文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