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阳市发布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宁平 编辑:邓瑶 2014-06-23 17:28:49
时刻新闻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

岳阳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赵泉主持。

岳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胡辉发布新闻。

  红网岳阳站6月23日讯(分站记者 宁平)6月23日,岳阳市政府新闻办、岳阳市国土资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岳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情况及成果。
  
  新闻发布会上由岳阳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赵泉主持,岳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胡辉介绍了岳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工作情况。
  
  岳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8月启动,成立了由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等11家单位为成员的岳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2009年底,根据国家要求,形成了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岳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三年多时间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12个县级单位、9家专业技术单位,圆满完成了全市1.49万平方公里的农村土地调查和197.12平方公里的城镇土地调查任务;建立了县(市)级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形成了集影像、土地利用、土地权属、文字报告等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
  
  新闻发布会上,岳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胡辉发布了岳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耕地35.14万公顷(527.11万亩);园地6.54万公顷(98.12万亩);林地58.88万公顷(883.20万亩);草地1.03万公顷(15.4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76万公顷(146.3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60万公顷(39.0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1.94万公顷(479.16万亩);另外为其他土地。
  
  按三大类分,全市农用地112.53万公顷(1687.94万亩),建设用地12.77万公顷(191.56万亩),未利用地23.28万公顷(349.17万亩)。
  
  岳阳市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主要体现两大特点:
  
  第一,全市耕地总量有所增加,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9年全市耕地35.14万公顷(527.11万亩),比一次土地调查多3.14万公顷(47.07万亩)。二次调查数据同时反映,全市耕地主要分布在环洞庭湖地区(华容县、君山区、汩罗市、湘阴县),中部丘陵地区分布相当数量的坡耕地,东部山区分布较少,有相当数量的耕地位于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此外,全市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为25.73万公顷,仅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3.22%;从人均耕地看,全市人均耕地为0.064公顷(0.96亩),和全省人均耕地0.06公顷(0.96亩)相当,但仅为全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1.52亩)的63.2%。综上所述,岳阳市人均耕地少、部分耕地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必需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岳阳市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第二,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必需继续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与一次土地调查相比,建设用地从10.40万公顷增加到12.77万。增加了2.37万公顷。岳阳市实施建设用地增量计划投放与鼓励存量盘活并重的调控措施,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同时,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也反映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强,土地供需矛盾紧张与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并存。全市每年用地计划缺口较大,但尚有相当数量的批而未供土地。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控制投放增量土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对于准确判断市情,客观分析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和土地管理形势,科学制定岳阳市相关规划和宏观决策,支撑资源管理和社会共享服务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宁平

编辑:邓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6/23/421413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