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班级教学方式不相同
去年11月,长沙县七中在一个55人的高一班开始探索课改。“由学生主动申请,跟家长面谈教学改革计划,最后在高一普通班选取了55名100名到700名之间的进校成绩中等的普通学生,创建了悦读致远班级。”该校校长李煦阳介绍,该班与传统班级教学方式完全不一样,强调探究、合作、互助、自主式学习,具体体现在课程安排上。“悦读致远”班一天只上六节文化课,而第七、八节课完全交给学生,分别开展阅读反思和室外团队活动。同时,晚自习有一节学生和老师一起备课的环节,第二天由学生主讲,展示自己预习自学到的知识,并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讨论。这种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化解了被动学习的“痛苦”。
李煦阳的这一举措被别人称为“做了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情”。所谓“顶天”是要顶住来自升学的压力,“立地”则是要改变和统一老师的教学理念,让老师认同这样的教学改革。
害羞娃“变形”为小组领导者
这样的“变形”源于课改后的营地培训和体验式教育。把这个教育改革观念引进长沙县七中的景文国际教育创始人、教育专家聂爱军对此充满信心,他说:“以前大家对农村公立中学有误解,觉得师资力量不够强,其实只要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事实也是如此,学校小心翼翼的探索也得到了实际的变化。李江楠,一个普通班上典型的农村学生,平日里见人说话脸红,紧张起来还有点口吃;现在却是小组里的领导者和讲台上的小老师,成了善于表达的人。而变化的不止是他 ,半年多前开始的课程改革像一场“变形计”,看到这55个普通孩子的变化,该班班主任陈灿感到欣喜万分。
来源:红网
作者:潘东晓 黄伊利 马开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