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55个农村娃上演“变形计” 

来源:红网 作者:潘东晓 黄伊利 马开 编辑:王津 2014-06-25 10:44:1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县站6月25日讯(分站记者 潘东晓 通讯员 黄伊利 马开)电视节目《变形计》中城乡少年互换角色,共同成长的故事吸引了不少电视观众的眼球。类似的“变形计”如今也出现在了长沙县七中的校园内。该校去年开始尝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55名成绩中等的农村学生,经过7个月的“变形”,从见人说话脸红甚至口吃的害羞小孩,已成长为小组里的“领导者”和讲台上的“老师”。

  与传统班级教学方式不相同

  去年11月,长沙县七中在一个55人的高一班开始探索课改。“由学生主动申请,跟家长面谈教学改革计划,最后在高一普通班选取了55名100名到700名之间的进校成绩中等的普通学生,创建了悦读致远班级。”该校校长李煦阳介绍,该班与传统班级教学方式完全不一样,强调探究、合作、互助、自主式学习,具体体现在课程安排上。“悦读致远”班一天只上六节文化课,而第七、八节课完全交给学生,分别开展阅读反思和室外团队活动。同时,晚自习有一节学生和老师一起备课的环节,第二天由学生主讲,展示自己预习自学到的知识,并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讨论。这种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化解了被动学习的“痛苦”。

  李煦阳的这一举措被别人称为“做了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情”。所谓“顶天”是要顶住来自升学的压力,“立地”则是要改变和统一老师的教学理念,让老师认同这样的教学改革。

  害羞娃“变形”为小组领导者

  这样的“变形”源于课改后的营地培训和体验式教育。把这个教育改革观念引进长沙县七中的景文国际教育创始人、教育专家聂爱军对此充满信心,他说:“以前大家对农村公立中学有误解,觉得师资力量不够强,其实只要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事实也是如此,学校小心翼翼的探索也得到了实际的变化。李江楠,一个普通班上典型的农村学生,平日里见人说话脸红,紧张起来还有点口吃;现在却是小组里的领导者和讲台上的小老师,成了善于表达的人。而变化的不止是他 ,半年多前开始的课程改革像一场“变形计”,看到这55个普通孩子的变化,该班班主任陈灿感到欣喜万分。

来源:红网

作者:潘东晓 黄伊利 马开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6/25/421366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