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金井镇惠农村:新农村建设幸福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刘韶林 周顺利 廖真怡 编辑:邓瑶 2014-07-01 11:18:27
时刻新闻
—分享—

 

金井镇惠农亚林吊瓜子生产基地内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吊瓜,吊瓜夏绿秋黄,9月收获时节,整个基地内将呈现出一片金灿灿的田园美景。曾诗怡 摄

  红网长沙县站7月1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刘韶林 周顺利 廖真怡)6月29日晚,由长沙县金井镇惠农村村民自编自演的庆祝建党93周年暨“乐和”乡土文化艺术晚会举行。晚会现场,村民们精彩的表演,幸福的表情,洋溢的自信,让记者产生了极大好奇:是什么一种力量,让这个地处偏远的沉寂山村,变得如此富有激情和活力?为此,记者深入惠农村,全方位探访这个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崭露头角的典型样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美景,是千百年中国农民奋力追逐的梦想。

  在长沙县金井镇惠农村,梦想正悄然照进现实。这里道路干净整洁,农庄错落有致,青山碧树鸟啼;这里农业产业繁荣,干群关系融洽,邻里相处和谐……自2011年3月被确定为省委书记徐守盛(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的新农村建设联系点以来,倍受鼓舞的惠农村人乘势而上,抢抓机遇,让地处长沙县北部偏远地区的惠农村,发生了巨变。

  3年来,惠农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文化生活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乡村治理:党组织舞龙头,乐和互助唱主角

  作为惠农村金家组的村民代表,余添顺最近比较忙。村里又要召开议事会,他得走访村民,多听听大伙的意见。“现在村里大小事,我们都可以提看法,大伙都是'主人'嘛。”余添顺说,原来村民都只顾自家的事,对村里的事参与不积极,但自从成立村民议事会,大伙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

  “刚开始大家以为是到会鼓鼓掌,很不以为然。后来发现议事会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而且议定的事情能立即生效,村民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回想第一次开村民议事会的情景,余添顺记忆犹新。那天会议的主题是选出“五好惠农人”(五好指好党员、好干部、好孩子、好婆婆、好村民),下午两点的会议一直开到晚上六点,名单在公开民主的讨论中最终敲定公布,会议结束,大家久久不愿散去,真正当家做主的感觉,让村民们倍感振奋。

  惠农村共有24个自然组、852户、3056人。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村,没有村民的积极参与,一切都是空想。作为长沙县第一批乐和乡村的试点村,“乐和”理念给惠农村带来了村级治理的钥匙。

  “要真正把惠农村治理好,村民自治是关键。”对于村级治理,惠农村支部书记陈金禄有着切身感受。2011年,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新型乡村治理试点在该村启动。村里成立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占70%以上,不同于以往“村干部说了算”的局面,普通村民成为乡村治理“主角”。村民议事会对事关村级发展的大小事物享有充分发言权,议事会决定的事务再交由村委会具体执行。

  “除了村民议事会,村里还结合实际成立了种植户、养殖户、计生、老年等多个协会,另外,由乐和社工成立了互助会。”陈金禄告诉记者,这些协会和互助会都是民间组织,在村级治理中往往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陈金禄说,如果村里有什么事需要村民支持,协会和互助会成员因为平时联系密切,登门做工作的效果,有时要比村干部强。

  在乐和理念引导下,“三事分流”的模式减轻了村支两委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村民自我组织和自行处理村社公共事务的能力,减少了乡村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如果说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通过民主决策,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村级发展的热情,成为推动惠农村发展的动力之源,那么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率先垂范,就成为了带动发展的“火车头”。

  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在惠农村,当矛盾产生后,第一线调解的不是村干部,而是村里的老党员,他们利用自己积累的威望与人际关系,把许多矛盾化于无形。

  有了上述“法宝”,惠农村办起事来自然是气顺心齐。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实施起来一呼百应。村里要创建“长沙市绿色村庄”和“省级两型村庄”,户户主动建起了生活污水净化池、垃圾池,实现了垃圾不出村和生活污水零污染……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惠农村,迅速闻名遐迩。

  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只有让村民富起来,才是真正的新农村。如果没有产业的带动,新农村建设就会成空中楼阁。”金井镇党委书记陈卫球告诉记者,惠农村地处长沙县北部,是典型的农业村,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壮大产业,当初确实让人费了不少脑筋。

  惠农村北临金井湖,南部群山环绕,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打造一个集农业产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成为了村里的最终选择。

  “不要盲目跟风,要因地制宜建出特色。”2012年6月28日下午,徐守盛再次来到惠农村视察,对于村里的产业发展,他的叮嘱,让惠农村更加明确了发展的方向。

  “要抢抓被确定为徐守盛同志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的重大机遇,努力把惠农村建设成为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多次来村指导,为惠农村的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成立于1996年的惠农藠头加工厂,原本是村里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考虑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盐渍对环境会造成一定污染,村里最终将其劝退关闭。村里的数家大型生猪养殖场,也因环保问题先后关停。“对于会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产业,我们一概是'零容忍'。”陈金禄介绍说,在关闭原来存在环境污染企业的同时,惠农村大力引进生态农业产业,积极引导农户进行产业转型,通过组织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有机蔬菜、水果,发展现代有机循环农业,实现了农户在产业转型同时实现增收。

  村民喻露明原来在村里经营一家年出栏生猪达万头的大型养猪场,在村干部的引导下,他关掉养猪场开始了吊瓜种植。经镇、村牵线搭桥,他与亚林瓜子达成了合作。记者在现场看到,喻露明经营的400余亩吊瓜子生产基地内,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吊瓜,今年9月便可大获丰收。

  喻露明告诉记者,目前吊瓜亩产约400斤,平均市场价15元/斤,亩产值达6000元,除去人工、种子等成本费用,每亩的净收益可达4000元。400亩仅瓜子利润就可达100多万元。吊瓜子全身都是宝,其瓜壳、藤、茎块均可入药,届时又将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吊瓜夏绿秋黄,9月收获时节,整个基地内将呈现出一片金灿灿的田园美景。”在不少村民看来,这势必将成为惠农村休闲农业旅游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惠农村在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中,以生态农业为龙头,引进长沙县汇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豆制品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通过流转土地、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吸引市场目光,引进清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玉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蘑菇产业,新建大棚100余个;引入金井茶厂1000亩有机茶基地和华创远大集团500亩玫瑰花基地,一个以茶叶、水果、花卉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基地,逐渐形成。

  春天在桃园里赏花摘果,夏季在茶园中采茶品茗,初秋骑自行车徜徉在乡间小道上,静观农业基地一片片金黄的丰收之景,隆冬在农家小屋内围着炭火取暖,饱食热气腾腾的农家风味菜肴……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与升级,如今的惠农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让惠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惠农人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村民生活:家门口打工,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村民喻海清,如今感觉越来越忙,越来越来充实。她白天在村里的农业基地干活,晚上还要参与腰鼓队的排练,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三年前,象喻海清一样的大多数惠农村妇女,如果没有外出打工,白天除了干点农活家务,每晚主要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现在晚上村里的活动特别多,广场舞、健身操、腰鼓队……大家都忙得没有时间打麻将了。”喻海清告诉记者,丈夫李三清以前在外地打零工,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家中的大小事务全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夫妻矛盾不少。“现在好了,2012年回家后,他便在村里帮人种西瓜、稻谷,收割藠头,一年下来能赚3万多元,比在外面工资还高。”

  在惠农村,像李三清夫妻一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的人不在少数。目前,全村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都已被家门口的企业、基地吸收,外出打工了的少了,聚少离多带来的家庭矛盾迎刃而解。

  “大家都有事可做了,谁还有时间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啊。”对此,惠农村产业联盟协会会长喻景春感受颇深。他说,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很好,路好走了,路灯亮了,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生活在村里,比城里人的幸福指数还高呢。”

  就业方便了,腰包鼓了,村民们的物质生活迈上了新台阶。而随着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广场舞队伍的先后成立,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多彩起来。每当夜幕降临,村部前坪广场上便闪动着一个个翩翩起舞的身影,已成为惠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白天有事做,晚上有娱乐。”成了惠农村村民新的生活方式。

  惠农村的努力探索,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该村先后被省、市、县党委政府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人民满意村、村民自治模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欣闻惠农村的新变化,今年年初,省委书记徐守盛亲自写信称赞:“对于惠农村变得越来越漂亮,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感到很高兴。相信依靠大家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包括惠农村在内的全省广大农村一定会越来越富、越来越美,广大农民朋友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来源:红网

作者:刘韶林 周顺利 廖真怡

编辑:邓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7/01/421221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