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集结。)

(接到命令后,参演官兵迅速机动展开。)

(快速机动。)

(打桩护坡。)

(破障救援。)
红网郴州7月2日讯(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王文峰 李亮亮 卓健)“XX地区发生建筑物垮塌事故,8人被困,命你部紧急赶赴救援!”7月2日13时30分,一道指令突然跃入郴州军分区指挥所的信息信息设备终端。
接收指令后,参谋人员眼疾手快,利用社会治安监控网调取信息,事故现场画面立即映入眼帘。指挥员果断分析判断情况,定下行动决心。分秒之间,作训办主任王友详轻敲回车键,把行动号令发通过指控系统发送出去。
“应急救援就是与死神赛跑。信息化指挥手段的投入使用,让指挥体系更加扁平快捷,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郴州军分区司令员李双喜介绍,近年来,他们注重对救援手段的信息化升级改造,及对遂行使命任务的创新探索,依托地方社会治安网、道路交通网、森林防火网、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三网四系统”,搭建起了军地一体化的指挥信息系统,让应急救援行动搭上了高速快车。
命令下达,演练继续。时值正午,烈日当头,集结场地的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接到机动行军命令,郴州某预备役工兵团应急连迅速集结,经简单动员,官兵们携带生命探测仪、铁锹铁镐、破拆、切割工具等设备,熟练地组织装载。马达轰鸣,清障车、推土机、挖掘机等特种车辆动若风发,向事发地域疾驰电掣。在集结地里,一滩汗水迅速蒸发,只留下一丝丝盐白印记。营长赵军一卡表,机动时间定格在25分钟14秒!
“快速机动展开,功夫下在平时!”说完,赵军递过一本厚厚的训练计划表。这些年,他们着眼使命任务牵引,打造了一支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的民兵应急队伍,并且高标准配置了生命探测仪、挖掘机、冲锋舟、灭火器等应急救援器材,并着眼实际情况,对铁路事故救援、建筑物垮塌事故救援、油气爆炸事故救援、矿难事故救援等9类应急救援展开多次针对性训练,有效提高了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翻开训练计划本,密密麻麻的训练表格上,9类救援训练计划,定人、定时、定场地,有训练前有动员,后有总结,训练路线图一览无余。
到达事发地域,赵军并没有进行任务分组,官兵就直接展开了救援行动。原来,早在机动途中,指挥员就已经通过对讲机,对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为营救赢得了时间。“这也是平时训练总结出来的其中一条经验。”赵军说。
救援现场,热浪袭人。挖掘机操作手熟练操作装备器材施救,官兵们用手搬、搞撬、肩抗,将一个个“伤员”救出,许多官兵衣服刮破了洞,手磨出了血泡,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医疗救护组依托救护车搭建救护所,医务人员细心地实施救护,汗水浸透了白大马褂;交通管制组官兵头顶烈日,汗如雨下……每一名官兵都在争分夺秒,奋力救援。
“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才会有如此铁一般的意志,才会展现雷厉风行的作风。”演练结束,郴州军分区政委王洪浪总结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又多了一份保障,社会多了一份稳定和谐。”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王文峰 李亮亮 卓健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