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日讯(廖鸿中 欧笑天)“感谢市人社局,帮助我们修好了通组公路。现在我们村里卖草皮,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000万元以上。”6月25日,郴州市苏仙区塘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开军站在新整修好的公路上,高兴地对来洽购草皮的客人说。
塘溪村以种植出售草皮为主打产业,村庄虽位于郴州大道旁,但通往村里的道路却弯曲狭窄、坑坑洼洼,以致出售的草皮得先用小型拖拉机拉出,再装上大货车运走,费时费力,对草皮也有所损坏,增加了成本,草皮也卖不起价,有时还卖不出去。去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郴州市人社局抽调4人,组成城乡统筹发展示范村建设帮扶工作队,入驻塘溪村。工作队了解到村里“靠大路车进不了村,有好草皮却卖不起价”的情况后,多方筹资110余万元,并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对通村通组公路进行路基拓宽、水泥硬化,对沿途桥梁进行加固。经过近1年努力,修成了一条长2600多米的公路,彻底改善了村里交通条件。
目前,载重大货车能畅通无阻开到塘溪村田间地头,草皮从地里铲下来,可直接装上大货车,省掉了转运环节,也保证了草皮质量,草皮价格每平方米增加了1元钱。村民种植草皮的积极性高涨,全村种植面积由去年初1200多亩增加到现在2200多亩。以前草皮出售每年最多2茬,现在通过精耕细作,每两年可达5茬。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廖鸿中 欧笑天
编辑:王娉娉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