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高新区东方红镇群众工作平台搭建在了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红网记者 冯钧 通讯员 陈仕 长沙报道长沙市高新区东方红镇和沁园小区的李文斌拆迁后领到了一笔拆迁补偿款,并且按照规定,以比较低的价格购买了240平方米的房产。李文斌家里的日子红火起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象李文斌一样的失地农民,在拆迁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由农民向市民开始转变。
截至2014年7月,东方红镇已经超过一半面积完成拆迁,涉及人口达到7000-8000人。东方红镇目前仍有一小半没有拆迁,拆迁工作仍在进行,同时又有过半的人口开始了角色转换。镇党委书记唐鄂桥说,东方红镇的目前正处于过渡期、转型期,因此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被拆迁农民的思想工作是重中之重。
群众工作站建在群众中
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了解群众的需求。为了让群众的诉求能及时得到解决或者传达上来,东方红镇将群众工作的平台搭在了群众之中。他们在各个村建立了群众工作站,并且创造性地以党小组为平台设立了群众工作分站。群众工作分站由机关干部和党员轮流坐班接访、定期入户走访,既延伸了群众工作的触角,又能让党小组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华龙村的第五群工分站,就位于一户农民家里,附近群众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就近直接找到镇领导。星罗棋布于各村的群工分站及时地配合拆迁工作,同时群众之间的矛盾可以及时化解在基层。
“我们还建立了五联制度,联村、联项目、联党小组、联困难户、联信访户。”唐鄂桥说,“这样一种机制,保证了干群双向交流互通渠道的畅通。”
通过群众工作平台,金南村外部附属工程的质量问题及时反映并得到解决,华龙村村民小组在制定土地费分配方案时由于正确引导村民得以顺利进行……关乎群众利益的大小事基本都能够及时得到回复和解决。
干部学会说群众话
群众工作对于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基层干部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以前,我们有些干部跟群众说不上话。处理问题的时候,‘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群众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很大。”唐鄂桥说。
东方红镇要求所有干部必须经常到群众安中走访,与群众打成一片,学会讲群众话。同时,让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带年轻干部,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不少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处理群众纠纷与矛盾得心应手起来。
农民更需要富头脑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日子变得好了起来。“东方红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大道,土房变成了高楼大厦。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巨大变化。”镇长吴存奎说。
不过,这种变化的背后却是被征地农民对于角色转换的不适应,以及政府管理上即将面临的新课题。
失地农民该往哪儿去,如何安置管理成为摆在镇领导面前亟待解决问题。
“以前,农民都是散居,矛盾相对较少。现在大家都集中在一个小区里,变成邻里,这就要求每个人适应全新的生活方式。而邻里之间的矛盾也多了起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李念文说,“而且,农民失地后,不少40—50岁的人员由于缺乏技能,就业成了大问题。”
“劳动也是人的精神需求,被征地农民失业会导致精神世界空虚,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会乘虚而入,从而引发社会问题,最终伤害农民利益。”唐鄂桥说他们一直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安置问题。
今年,他们着力在社区开展了健康的文化活动,组建蓝球队、军鼓队,利用原有的农家书屋,丰富刚刚转型的新市民的生活。同时,他们采用网格管理方式,让社区的管理没有死角。下一步,他们打算由社村提供村镇公共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照顾问题,让子女们能安心工作。
“我们一直在全力抓就业。”李念文说。为了让失地农民尽快掌握技能,高新区开办了电工班、焊工班等技能培训班,免费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
东方红镇党委还与辖区内各企业党委建立了联系,开展“创业手牵手、帮扶一加一”活动,千方百计为农民找岗位。今年4月24日,东方红镇在金南村金南重建地二栋三单元的居民家中举行了“送岗到家”现场招聘会。此次招聘会共为居民提供了辖区内9家企业的500个岗位,极大地方便了被征地农民就近找工作。
2013年,全镇有320名被征地农民走上了工作岗位,199名农民参加了各种技术培训。他们还扶持了38人自主创业,扩充了“创业手牵手、帮扶一加一”对口帮扶企业7家,拓宽了农民就业的渠道。2014年,全镇力争完成新增稳定就业人数300人,重点开展订单式培训,并将重点奖励引导并推荐被征地农民就业的个人、自主创办第二产业的被征地农民以及牵头进行高新区园区企业配套产品加工的个人,鼓励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
来源:红网
作者:冯钧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