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因为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生活无法自理,石利强每日都会替儿子擦拭身体并帮他按摩。康子弘 摄
红网长沙县站7月15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李文婧)在长沙县北山镇福安村娘娘庙组,65岁的石利强照例把41岁的儿子石青抱起来,放到旁边的床上。儿子不能自己翻身,为了让躺了41年的儿子舒服一些,这样的动作他已数不清重复了多少次。接下来,石利强会帮儿子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跟儿子聊聊天,但是往往只是他一个人说话,儿子沉默应对。
儿子出生就瘫痪在床,他精心照顾至今
“石利强真不容易,大崽一出生就瘫了,自己堂客十几年前身体就不好了,还有个80多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在福安村,一提起石利强,村民都赞不绝口。
41年前,石利强的妻子难产。经过几天煎熬转院折腾后,他盼望的第一个孩子石青出生了,但没想到的是,孩子9个月后仍坐不稳。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只能活十几年。石利强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耗尽全家积蓄,却没有任何改变,最后只能带着孩子回家保守治疗,这一晃就是“41年”。
记者在他家看到,41岁的石青躺在屋里一张干净整洁的床上,对面桌子上摆着电视机,他正偏着头在看电视。虽然只剩下头颈能活动,但他面色红润,神智明白,难得的是卧床41年没生过褥疮。有时会听听戏看看新闻,即便累了,也会闭着眼睛听得津津有味。石利强每天都要和儿子“聊天”,“虽说他不能讲话,但是神智清明啊,有个人和他说说话也热闹些。而且我从不会对他发脾气,而是每天都给他鼓励。”
照顾儿子这么久,石利强已练就了不少专业技能,比如理发。“十天半个月就要剃一次头,这样比较舒服。”
被选为厂长,他率企业实现产值500万元
苦难没有压垮石利强,反而让他更强大。在儿子需要他照顾的情况下,1980年他还临危受命,在全厂工人的信任中被推选为北山镇轮胎翻新厂的厂长,这一干就是22年。在这22年当中,他东奔西走、呕心沥血,对外联系客户,对内管理有序,把北山镇轮胎翻新厂从最初产值仅20万元的小型企业发展到如今产值达500万元的全省有影响力的乡镇企业。 1986年、1987年,他连续两年被长沙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其实两头跑不赢,记得有次在杭州出差,听说儿子上吐下泻,把工作安排好立马跑回来,看到病情稳定了又急着跑回去。”石利强回忆道,“既然大家选了我,相信我,我就要做好。”
直到2003年,妻子常生病,没法照顾儿子,他毅然辞去了厂长的职位,并且拒绝了多家厂商的邀请,回来照顾家人。
照顾儿子、忙于工作,他把自己累出了病。“以前别人喊我强胖子,现在你看,身上没几两肉,很瘦对不对,身上病痛也多。”虽然这么说,但石利强还是没闲着,在村民们选他为党小组长后,他又为了村里的事忙活开了。
前年,本组要修路,他带头把自家的地让出来,并自己出钱把挡在路上的电线杆移开,“他走家串户去做村民的工作,1公里的指标硬是修了2公里路。”原福安村支部副书记石明球告诉记者。
修路、修水利、给患病的村民捐款,他样样都参与。谈到这些事时,他朝记者摆摆手说:“这都没什么特别的,都是隔壁邻舍,也常帮我,为大家做点事应该的。”
来源:红网
作者:李文婧
编辑:邓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