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不到3平方米的狭长方形池子里,电解液已基本排干,池底残留着些许暗绿色的液体。就在两个多月前,池里还注满电解液,不锈钢门花浸泡在这翻腾着刺鼻酸味的液体里,处理后变得锃亮光鲜。电解池所在的“厂房”,是用水泥砖和石棉瓦搭起来的简易棚屋,百余米开外就是奔腾的浏阳河。
潭阳洲地处浏阳河半岛,不到2平方公里范围内,有8家类似的不锈钢门花作坊,从事着有污染排放风险的电解作业。随着雨花区环保局集中整治,8家作坊的电解设备全部拆除,其中两家彻底关闭,余下的6家将在年底前全部搬迁。昨日,记者随雨花区环保执法人员回访发现,这些作坊已彻底停止电解作业。
现场直击 作坊距浏阳河最近仅20米
“我们从没私自倾倒过电解液。”在潭阳洲19组,“大宇不锈钢门花”作坊内,一名工作人员至今对取消电解生产仍有些不理解。
在这间小作坊隔间地板上,有一口长2.76米、宽0.68米、深1.2米的玻璃钢材质电解池,池底还剩一些暗绿色电解废液。这家作坊离浏阳河堤约100余米,在被查处前,每月电解加工约300平方米的不锈钢门花。“现在我们只做无污染的切割拼接加工,将原料发到广东佛山电解加工。”作坊小工表示,年底合同到期后,厂子就搬回佛山的旧址。
另一家“创奇不锈钢门花”加工作坊离浏阳河最近,仅20多米,穿过一条简易土路,就是浏阳河。这家电解池早成了废料堆,堆满了不锈钢物料。雨花区环保局局长彭跃辉告诉记者,潭阳洲加上邻近的合丰村,一共有11家电解作坊,其中8家在潭阳洲上。它们都未安装污染防治设施,未办环保手续,废液一旦渗漏排出,将污染河流环境。
治污回溯 3万居民喝上放心自来水
潭阳洲北、东、南三面被浏阳河环绕,西面与川河村相接,是个葫芦状的半岛。岛上的水系污染早已有之,随着城市开发和小加工企业涌入,潭阳洲地下水被污染,达不到饮用标准。
“安全饮水工程试通水之前,我必须起早贪黑去长沙县榔梨镇和芙蓉区内的湖南农学院打水喝。”潭阳社区15组居民邓树坤说,每天天刚蒙蒙亮,一辆辆挂着水桶、水壶的电单车、摩托车从潭阳垸鱼贯而出,成了机场高速黎托段辅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潭阳垸安全饮水工程被列入2012年雨花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当年底,全长40余公里的管网铺设工程完工,垸内3万余居民得以喝上放心自来水。老邓告诉记者,类似电解作坊这样的小厂曾是地下水污染的主因。
原因探究 租金低、物流便利滋生“棚屋工厂”
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8家电解作坊扎堆,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选址潭阳洲?记者发现,“大宇不锈钢门花”在佛山起家,在产业转移大潮中,湘籍老板想回乡创业,却不料家乡也对高污染的加工作坊亮起红灯。
“创奇不锈钢门花”老板向跃斌告诉记者,厂子在去年12月就已停止电解工序,今年8月,将搬至拥有正规废液处理中心的邵东电解工业园。当初选址潭阳洲,主要是因为这里低廉的厂房租金和物流便利。潭阳洲上的棚屋厂房每年仅需5万元租金,而邵东工业园面积更小的厂房租金需8万元。同时,潭阳洲地处黎托片区、长沙高铁新城,又临近高桥、红星两大市场,物流市场密集,十分便利。
雨花区环境监察大队教导员佘辉表示,浏阳河是湘江重要的支流,在潭阳洲上进行电解工序不仅违反了《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相关规定,而且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今年4月3日,潭阳洲加上合丰村的11家加工作坊的门花电解抛光废液,已全部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郴州一家企业集中妥善处置。当地居民被告知,如果再将厂房租给同类性质企业,一经发现,将负连带责任。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卓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