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长沙市博物馆举行了“长沙窑点彩装饰豆豆乐”活动。)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多名小学生以红豆、绿豆、玉米、芝麻、大米等五谷杂粮为材料,为陶瓷平面图进行点彩制作。)
红网长沙8月16日讯(记者 黎鑫 通讯员 刘晴贤 邓晓丽)五颜六色的连珠图案天马行空,规整的动植物造型形象逼真……今天上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陶瓷和点彩装饰艺术,长沙市博物馆举行了“长沙窑点彩装饰豆豆乐”活动。多名小学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以红豆、绿豆、玉米、芝麻、大米等五谷杂粮为材料,为陶瓷平面图进行点彩制作。“点彩”,是我国最早的彩瓷装饰工艺。古时候,工匠们在做好的瓷器胚胎上施一层化妆土,接着将着色剂通过管状工具,涂点在器物表面,待胚胎干燥后,在器物表面施一层透明釉,然后送入龙窟高温烧制而成。点彩着色剂的原料有铁、铜等天然矿物,因为着色剂矿物原料的成分和提炼纯度不同,加上烧窑时发生的化学变化,因而呈现出不同色彩。
结合正在长沙市博物馆展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黑石号’沉船唐代长沙窑瓷器展”,本次活动共提供了14件唐代长沙窑点彩装饰陶瓷模板,学生们可自由发挥想象,在模板上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点彩作品。
小学5年级的张同学说,虽然以前在父母的带领下体验过现场制陶的过程,但为陶器“点彩”还是第一次,“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边设计一边想象,让我知道了许多陶器文化。”
下午,长沙市博物馆还将组织小学生在陶艺坊参加“泥巴精灵”活动。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刘晴贤 邓晓丽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