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夏布再不创新,就没戏了!”陶根说。
创意
从日用品到工艺品
陶根在黄泥湾路128号开设了一间“德馨文化”馆,摆满了各种书画作品。他的夏布画布经过矾、胶的调和,中和了柔软度,增加了着墨度,已经得到艺术家的认可。
将夏布进行改造,是和朋友们聊天突然兴起的念头。陶根坦言,艺术无价,有些画纸几千元一张都有,浏阳夏布从来都是日用品,为什么不能做一番改变,跻身高档艺术品行列呢?
回来后他开始着手去做,矾和胶的比例很难掌控,陶根泡在自己的作坊里潜心攻关,每一批画芯出来,他就免费送给书画家试用,再收集他们的想法,再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调制出来的茶色、中草药色系夏布画布,独一无二,广受好评。
中国意象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书画评论家熊灿亭先生用过夏布画芯后,评价说:“浏阳小陶送来用夏布做的扇面,有十几张,已经过处理,有纸张的效果。浸润适当,色彩不乱跑,尚可。”如今筹备湖南十二名家夏布艺术画展的画布已经完成了,只需分配给各画家,作品整理后将由天津美术出版社承印发行。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迷茫
有多少辉煌可以重来
曾经辉煌的浏阳夏布,如今实在让人遗憾,8月22日本报报道,浏阳传统文化“申遗”名单中它以失败告终。“浏阳夏布再墨守陈规,就永无翻身之地了。”陶根说,他的梦想是让夏布重新起航,除了画芯,他还想往茶席、墙布、包装袋等工艺品发展。
为了学习新的技术,陶根多次前往江西、四川考察市场,重庆的夏布已经成为一种旅游纪念名品,让他敬佩,更让他感叹。“谁又知道,论工艺,我们浏阳夏布才是鼻祖呢!”
陶根的感叹是有理由的。浏阳夏布在明代即被列为朝廷贡品。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浏阳夏布开始远渡重洋,销往日本、朝鲜、南洋等地。众多文史对它都有提及,《中国实业志》记载清代中叶,“浏阳夏布年销万筒(18万匹)”。谭嗣同也在《浏阳麻利述》中,简述浏阳夏布“以麻布战天下商务,未尝遇敌。”
高坪镇文化站站长周建成说,1980年至1990年,浏阳夏布还在发光发热,光高坪太坪村就有三家夏布厂,后来,老艺人做不了了,年轻人又不想做了,夏布于是再难找到传承人。太坪村“老机匠”谭智祥其实也一直致力于唤醒浏阳夏布。他说自己的夏布是别人订制的,销往日本和韩国,再加工制成高档工艺品、装饰品。
这也是陶根的想法,浏阳夏布只有创新,才能再续辉煌,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相关链接
一匹夏布要经过多少道工序
织就过程没有轧花弹花
8月22日,记者一篇《杂技金花恋上浏阳夏布》刊登,有网友质疑,夏布是苎麻织就的,其中过程不可能有“轧花、弹花”。经调查,确属记者失误。
还原浏阳夏布制作工艺,谭嗣同曾在《浏阳麻利述》中将其总结成21道工序:辨种、种麻、地势、时令、培壅、去虫等等,囊括了麻的种植技术。如今48岁的高坪镇太坪村人谭智祥,知晓全套工艺,他介绍夏布制作工序有20多道,不过他的步骤更细:种麻、打麻、漂麻、撕麻、绩麻、络纱、牵梳……
浏阳夏布工艺,有它独特的工艺和技术。两年前,和谭智祥有生意往来的日本客商不远万里来到高坪镇太坪村,将他手工织就一匹夏布所历经的二十几道工序全部拍下,制成一本教科书,当作夏布工艺的大学课程。
“如果我们也能出书就好了。”谭智祥说,开课、办厂,真希望浏阳夏布也能得到重视。
来源:红网
作者:张玲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