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军(右)听着女儿朗读作文比赛中获奖的作品《母爱是条宽阔的河》笑得很开心。
红网长沙县站8月26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廖真怡 见习记者 董宇航)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与守护者。虽然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家住长沙县黄兴镇的普通农妇李爱军却用14年的时间精心呵护着女儿的一点一滴。在她看来,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如同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她用言传身教的方式默默地为孩子添加每一笔,丰富着每一种色彩。
白天种田,晚上陪孩子看书
初见李爱军,她刚刚从田间劳作回来,挽着裤脚的腿上还留着泥巴,手上却片刻不得清闲,泡茶、抹桌子、抽凳子……“我每天6点不到就要起床干活,忙到傍晚才能歇歇。多亏妹子懂事,还不要操心她的学习。”言语间流露出欣慰之情。
女儿罗汝佳今年14岁,不仅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从小学习舞蹈,曾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艺术节获得金奖。邻居们纷纷夸奖李爱军教女有方,而李爱军总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要父母能以身作则,孩子就能像父母一样规范自己的行为。”
李爱军家有8亩田、4亩菜地,虽然平日里要起早贪黑地忙农活,但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她晚上回到家,依然要拿起女儿的课本和各类教育杂志书籍陪孩子一起学习。“我只有初中文化,再不读书怎么辅导女儿?”每逢周末,李爱军总是在家里守着汝佳,母女俩看看书,谈谈心,在她看来,这既能帮助女儿学习,又能促进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用朋友的方式与女儿交流
“我们从来不采用家长式的管教,更多的是以朋友的方式相互沟通。”李爱军十分注重与女儿的平等交流。生活中母女俩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分歧,这时李爱军总是先让汝佳尝试去做,最后再用事实来说话,“孩子生气时不要硬碰硬地以命令的态度处理,等她事后冷静下来再去讲道理,这种'冷处理'方式效果会好很多。”
有一次汝佳坚持要买一双流行的“暴走鞋”,而李爱军却觉得鞋子“华而不实”。眼看倔强的汝佳就要发脾气,李爱军先是不动声色,让她买,几天后汝佳发现“暴走鞋”确实不实用,从此母女再也没有在买东西上红过脸。
朋友式的相处方式给孩子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而与妈妈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也成了汝佳最安心的港湾。一次汝佳跟自己的发小产生了误会,从前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总是冷眼相对,她感到十分委屈。李爱军便悉心开导女儿,“与人相处要宽容。”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与朋友重归于好。
对于母亲,汝佳一直深怀感激之情,今年她的作文《母爱是条宽阔的河》在“创作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作文大赛上获奖。
来源:红网
作者:廖真怡 见习记者 董宇航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