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纪委、省监察厅驻隆回县香花渡村建设扶贫侧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剑平 戴勤 编辑:王娉娉 2014-08-28 11:34:2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蒋剑平 戴勤 通讯员 赖必仁 陈程

  马年金秋时节,省纪委、省监察厅驻隆回县三阁司镇香花渡村的建设扶贫,已结出累累硕果。村民不但喝上了“放心”水、走上了“宽心”路、用上了“称心”电,还鼓起了钱袋子、建起了小洋楼……村民高兴地说:“搭帮扶贫工作组,一步前进十几年。”

  面对记者的采访,工作组组长刘孙科道出了他的扶贫感言:“扶贫不能搞花架子。我们只是力求把好事办好、将实事做实而已。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

  不搞“政绩工程”,只上“民心项目”

  2013年3月初,省纪委、省监察厅扶贫工作组进驻隆回县三阁司镇香花渡村。这是一个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产业落后、村民收入低的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村。

  扶贫就得上项目。工作组组长刘孙科、队员屈双湖经过深入的走访了解,深为香花渡的贫困震惊和难过。看到村民们一双双企盼的眼睛,工作组提出:“我们决不搞‘政绩工程’,只做‘民心项目’,把老百姓最盼、最急、最忧的事情做好。”

  春雨潇潇。进村不久的工作组发现一个问题,村院落里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的三口水井,其实绝大部分收集的是地表水。一下雨,什么水都往井里流,脏兮兮的。想到村民还在喝这样的水,两人很是难过,下定决心改水。工作组跑项目、争资金,及时将该村补充纳入县里的“龙拱集中安全饮水工程”,筹资65万余元,铺设了全长1.5万余米的水管,将自来水从邻村接通过来。去年10月8日,村民终于告别了靠天喝水的历史,喝上了水质比县城还好的自来水。

  扶贫免不了要修路,工作组曾遇到一个“是扩旧还是修新”的难题。村里有一条连接外界、通向县城的水泥路,但只有3.5米宽,不便会车,通行不畅。几台村民运输河沙的货车一上路,常常造成堵塞,村民既怨怒又无奈。工作组在规划道路硬化项目时,就到底是扩此旧路还是新修其他村道进行了讨论。在原有砂石路上搞硬化,成绩立马显现,且造价低。扩宽老路,只是在既有工程上“锦上添花”,而且因为要征地、砌堡坎,工作难做、花的钱也更多。但大部分村民希望把老路拓宽。

  怎么办?组长刘孙科认为,现有水泥路是村里通向外界的主要道路。“主动脉”不畅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就受到影响,这是扶贫的关键性工程,也是香花渡村最大的民生工程。难度再大也要上。在工作组的主持下,全长5.3公里的主村道拓宽为4.5米的水泥路,耗资100多万元,当年上马,当年底完工。从此小车、货车畅行无阻。

  路宽了,效果立马显现。村民买车的增加了,在路边起楼房、开店铺的多了,在外经商务工的回得勤了。今年,2位香花渡籍的老板,还欣然返乡租地,开发农业好生态休闲项目。村支书袁清龙赞扬道:“路宽增1米,效益翻几番啊!”

  在工作组“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作风的推动下,改造电网、修筑灌溉渠、建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发展百合和蜜柚等特色产业……一个个惠及群众的项目,相继在香花渡村开花结果。

  不当“甩手掌柜”,甘做“当代农民”

  晒得黝黑的皮肤、不加修饰的短发、朴实的穿着、憨厚的笑容……乍看上去,分明就是一位质朴的邻家兄弟,这是隆回县委常委(挂职)、省纪委扶贫工作组组长刘孙科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位从繁华大都市“空降”到边远小山村扶贫的正处级干部,在扶贫的两个年头里带领工作组成员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不当“甩手掌柜”,奔波操劳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刘孙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就是香花渡村的村民。为村里做事,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2013年7—8月,我省遭遇特大旱灾。香花渡村山塘干涸,水渠断流,庄稼喊渴,村民饮水困难。冒着接近40℃的高温酷暑,刘孙科和屈双湖进村入户组织村民抗旱救灾,与村民同吃同住,一个多月没有进过长沙的家门。工作组多方筹资4万元,及时修好了废弃多年的电排及灌溉设施。为节约经费,刘孙科、屈双湖组织驻村乡干部、村干部下河清淤、疏通渠道。由于天气炎热,屈双湖一度中暑晕倒在抗旱一线。烈日下,他们冒汗的皮肤黑亮黑亮,成为村里的一道独特风景。工作队员的率先垂范和身体力行,极大地鼓舞和带动了广大村民勇斗旱魔,保证了大旱之年全村的人畜饮水和420多亩水稻的丰收。

  “为解决村里的问题,他们总是忙个不停,有时很晚才回来睡觉。”说起工作组,房东袁清田老人满是敬意。

  今年4月,工作组决定再为香花渡村新建一条长1.3公里、宽3.5米通往赧水河渡口的水泥硬化村道。过去村里到渡口只有一条狭窄弯曲的羊肠小径,连机耕道的毛坯子也没有。那段日子里,刘孙科每天6点就起床,带领今年新轮换的工作队员费云峰反复踩线。还就公路走向和征地等棘手问题,沿线家家户户上门,反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几天费云峰到外地公干,刘孙科就晚上利用闲暇独自一人下到组里访问村民,或听取意见、释疑解惑,或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春天雨水多,刘孙科带着电筒打着伞,在泥泞的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常常忙到晚上11点多,才带着一身泥水回到在1组的住处。

  目前,这条投资90多万元的村道,已完成最困难的路基工程,转入路面施工,渡口和沿线两个村民小组60余户无好路可走的历史即将结束。

  为了坚守在村里,组长刘孙科还书写了“带着母亲来扶贫”的感人故事。2013年5月,刘孙科来隆回县不久,他的母亲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考虑到妻子要上班和带小孩,他就将母亲从省肿瘤医院悄悄地接到了隆回县治疗和照料,没有对外声张。母亲从县人民医院出来后,他就在隆回租了一间房子安顿母亲。晚上陪着她,白天照常与队员一起在村里工作,好像没事一般。有时自己顾不过来,他就请亲戚帮忙照看,同时不准他们对外透露其母在隆回治病的任何信息。刘孙科反复叮嘱:“千万不能讲,不能给县里和大家添任何麻烦。”结果,刘孙科母亲在县里治疗了一个多月,县委、县政府领导都不知道。

  今年3月,刘孙科的母亲病情严重恶化,又在隆回人民医院住了7天院。有一天,医生告诉刘孙科,他母亲高烧到40多度,不知道当晚还能不能熬得过去。可恰好那天省水利厅打来电话,让他马上送一份水利项目的报告去。两难选择中,刘孙科把工作放在了首位。他请司机当晚留在医院帮忙照顾随时可能离世的母亲,自己在下午2点独自开车赶往长沙。办好事后,第二天上午又风风火火开车回到了隆回。

  刘孙科带母扶贫的行为传出去后,感动了隆回县无数的干部群众。但把孝心和责任心挑在一肩的刘孙科还是没有留得住母亲,今年4月其母不幸去世。

  “他们真是当代的焦裕禄啊!这样的扶贫工作组,我们老百姓一千个满意!”村民的由衷赞叹,成为省纪委、省监察厅扶贫工作组倾情为民谋福祉的强大动力。肩扛着神圣的使命,在香花渡村的山山岭岭上,他们继续不辞辛劳地奔波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剑平 戴勤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