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福临镇95岁抗战老兵:回家感觉真好

来源:红网 作者:蒋志斌 编辑:高芹 2014-09-03 15:07:40
时刻新闻
—分享—

虽然已有95岁高龄,但黄刚还能自己穿针缝衣服。

  红网长沙县站9月3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蒋志斌) 牢记英烈抗战史,戍卫边疆守安宁。昨日,记者来到福临镇敬老院,采访在异乡漂泊了近80年后,终于落叶归根的抗战老兵黄刚(又名黄时弼),他向我们讲述长沙会战的激烈场景。
  
  16岁参军,歼灭日军精锐大队
  
  走进黄老位于福临镇敬老院的房间,所有的物品都排列得相当整齐,见到记者的到来,黄老显得十分兴奋,边与记者握手边连声说:“谢谢你们来看望老兵!”
  
  虽已95岁高龄,但年轻时身高接近1.9米的黄老依然身材高大,而且看上去精神矍铄。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他至今记忆犹新。“16岁那年,我从福临镇走出,参加了国军。”黄老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到了1942年,作为重庆派往长沙的4名督战人员之一,因为熟悉地形,他为在影珠山狙击日军的中国军队做向导。
  
  “当时,进攻长沙城的日军在中国守军的顽强抵御下全线溃退。1942年1月9日凌晨,南下接应日军第六师团的第九混成旅,在影珠山下遇到中国军队。”黄老娓娓道来这一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事情,“战斗异常激烈,开始是枪战,双方互相扔手榴弹,打到最后就是拼刺刀的白刃战。”这次战斗中,日军精锐山崎大队除一名军曹侥幸逃脱外,包括大队长山崎茂大尉在内的其他日军全部葬身于此。
  
  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攻入长沙城,黄老随部队撤入广西,后来加入广西民团,在荔浦、阳朔、永福一带与日军打游击仗。抗战胜利后,老人到了铁路部门工作。解放后,他到南宁市一个街道机械厂工作直到退休。
  
  黄老说,上世纪50年代,他曾两次回老家找过亲人,但都没有找到。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但是“经常做梦回家乡”。
  
  落叶归根,他想把经历写成书
  
  在志愿者和福临镇政府的帮助下,今年8月7日,黄老回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故乡,并住进了福临镇敬老院。至此,这位在异乡漂泊了近80年的95岁抗战老兵终于落叶归根。
  
  “我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这里的人对我都很好。”说起入住福临镇敬老院后的感受,住了近一个月的黄老高兴地对记者说,“生活很充实,每天听听收音机、打打太极、和大家聊聊天,在院子里散散步。”
  
  “他能做的事情从不需要我们帮忙,房间也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敬老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老处处为他人着想,从不倚老卖老。“有次他衣服破了,我们想为他缝补,没想到他自己缝,而且还缝得很好,甚至说要给我们每人亲手做一套。”
  
  聊到高兴之余,黄老还给记者表演了一段太极,95岁高龄的他打起太极时有模有样,动作十分娴熟,一套动作一气呵成。
  
  “有生之年还想做几件事。”说起今后的想法,思路清晰的黄老告诉记者,首先继续寻找亲人;其次,希望在别人的帮助下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最后,还想发挥点余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点绵薄之力,“想把爱国主义教育带进课堂,让学生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教育年轻一代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来源:红网

作者:蒋志斌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9/03/419579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