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益民:学生心中的“妈妈老师”

来源:红网 作者:刘欢乐 编辑:王津 2014-09-10 14:38:37
时刻新闻
—分享—

何益民老师

(何益民老师)

何益民老师与雷佳(左一)、王丽达(右一)合影。

(何益民老师与雷佳(左一)、王丽达(右一)合影。)

何益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课

(何益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课)

何益民至今珍藏着学生王丽达于2004年给她写的信。

(何益民至今珍藏着学生王丽达于2004年给她写的信。)

  红网长沙报道 通讯员 刘欢乐
  
  刚下课,手机铃就响过不停:“何老师!节日快乐!好想你呢!谢谢您的培养,我在新疆演出,不能赶回来,祝老师永远年轻,桃李满天下!”清泉般的声音从话筒那头飘来,何益民一听就知道是王丽达打来的。每年的教师节这一天,这样的问候电话,她会接到手机发烫。
  
  即使在这样特殊的日子,何益民依旧坚持要将自己的专业课上完。“儿女们”早已聚集在何益民家里等待“妈妈老师”上完课之后小小地庆祝一番,他们要为“妈妈老师”过一个特别的“生日”——庆祝妈妈老师从教三十年。一些学生特意从北京、上海、沈阳、武汉等地赶回来与老师相聚,重温昔日师生情。
  
  30年来,何益民坚守在音乐艺术教育的舞台,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她把对理想的执着与对责任的坚守,化作了一颗火热的心,投身到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她所钟爱的学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们都爱叫她“何姐姐”“何妈妈”。她治学严谨,业务精湛,方法独特,特别在音乐理论教学方面成果突出,培育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表演和创作人才,驰骋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他们或是声名远播的歌星,或是著名音乐人、演奏家,或是专业艺术团体的业务骨干,或是艺术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王丽达、雷佳、刘岳、何怡、李雄辉等从她的课堂走出,飞向了中国的大舞台。今天,这些昔日的学生们用特殊的方式回报何益民老师对他们的辛勤栽培。
  
  要把“何益民”叫成“何二名”
  
  因爱好广泛,加上综合素质不错,过关斩将之后,何益民于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进了被誉为“明星工厂”的湖南省艺术学校(以下简称艺校)湘剧班。读艺校时,何益民有个绰号,叫“二名”,因为无论哪种才艺比赛,她准能轻松拿第一,时任学工科的周宏颐老师每次碰到她都要叫她“二名”,周老师开玩笑说要将何益民的常胜将军第一名叫下来,可一直到毕业,何益民依旧固守第一名。“‘何益民’,‘何一名’,为什么你老拿第一呢?你老爸给你取了个这么好的名字啊!”面对这么优秀的学生,老师都这样调侃她。
  
  在艺校学习的那段日子,何益民有幸得到彭俐侬、吴淑岩、廖建华、彭志明等一批大名鼎鼎的戏剧表演艺术家的言传身教,她特别喜欢吴淑岩老师的唱腔,不单是学习、模仿,还认真揣摩吴派唱腔的风格和技法,被湘剧界公认为吴派传人。老一辈艺术家的严谨与包容如一枚种子在何益民心里发芽、成长。最终,她以专业和文化总分第一的成绩留校任教。随后,又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深造,成为了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音乐理论教育家、作曲家樊祖荫教授的弟子,同时跟随范建明教授学习视唱练耳,在音乐理论与创作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湘剧器乐教学到走上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岗位,她执教30载,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创作了一批戏曲音乐作品多次获得全国音乐创作大奖。
  
  春风化雨,育出满园桃李
  
  在多年的艺术教育中,何益民善于发现人才,因势利导。著名音乐人刘岳是1985年招进省艺校的学生,也是何益民所带的第一届京胡专业学生。教学中,何益民发现刘岳音乐感觉突出,素质超群,小小年纪就显现出超强的音乐表现力和对音乐整体较强的掌控能力,于是给予特别关爱,多加引导,除了教给他系统的戏曲民族音乐知识之外,还鼓励他涉猎其他音乐形态,利用业余时间学钢琴,搞流行乐。“当年这些举措在某些老师看来是不务正业,我却认为他可以从其他艺术中吸收更多营养来丰富发展民间音乐。”刘岳后来的艺术成就也证实了这点。毕业后,在很多场合,刘岳多次表达了对何老师的感激之情。
  
  雷佳、王丽达是在93年进艺校的,学的是花鼓戏,她们不仅学习努力,而且目标明确,毕业后一定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学习。但考学需要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五线谱视唱、音程和弦听辨、记谱、调式分析等等,这些科目和内容对于两个花鼓戏专业的中专生来说,都很陌生,于是,她们找到了何益民老师。何益民在教师队伍里是一个多面手,除了湘剧京胡演奏外,戏曲作曲、乐队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教学,她样样都行。“那个时候戏曲专业的毕业生主张毕业后都要去剧团工作,对于考学并不大张旗鼓,因此我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单独上课。”
  
  众所周知,戏曲专业学生早上很早就要起床练功,白天还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课和文化课的学习,因此音乐理论的学习只能利用午休或者晚上的时间进行,这样的学习节奏是很疲劳的,免不了有时打瞌睡,难以集中注意力,何益民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比喻讲解知识,激发兴趣,尽最大的能力帮助她们。累了,就让她们在床上躺一会儿;饿了,就吃点零食;疲倦了,就讲点笑话提提神,醒醒脑。这样一年多下来,通过何益民的耐心辅导,顺利完成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97年,她们师徒三人一起赴中国音乐学院考试,雷佳、王丽达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迈入了这所音乐圣殿。
  
  育人之道德在先。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何益民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实践着诲人传道的使命。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严慈相济。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决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当学生犯错时则给以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帮助。她常对学生讲,要做正直的人,要心怀敬意,体恤别人,感恩社会,关爱他人,引导学生树立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她的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任何时候找她,她都会不厌其烦地给以耐心的解答。她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遇到感情上的纠结和生活上的困难,学生都会打电话向“妈妈老师”倾吐和求助,何益民总是热情接待。为帮助生活困难的同学补充营养又使他们不易察觉,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平时生活十分节俭的何益民却经常乐此不疲地“请客”。节假日还把不能回家团聚的学生叫到家里来聚会,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当得知一位学生的父亲得了重病急需大量费用做手术而家庭无力承担时,她带头发起捐款,不仅挽救了这个家庭,更重要的是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厌学转为爱学,从被动转为了主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何益民老师的言行感染着这些学生,孩子们尊称她为“妈妈老师”、“娘老子”,“儿子”、“女儿”一大帮,家里经常是宾客满座,热闹非凡。06届学生、现今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青年教师周瑜在他的原创作品音乐会上动情地说:何老师不仅给他传授了专业知识,更教会了他对于“爱”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字的真正含义,她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着我们每一个学生,与何老师的这份师徒之情将会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何益民至今保存着王丽达于04年8月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期间给她写的信,俊秀的笔迹记录了学生对恩师的难以忘怀的情感,“感谢老师的热心帮助和耐心辅导,您教给我的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理论知识使我顺利地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您给我讲授的音乐艺术综合知识也使我在各项比赛中得到全面发挥,您那生动形象的启发式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年教师节的这一天,何益民会接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问候电话,还有像王丽达这样的温热信件,这些都是她在音乐教育舞台乐此不疲的原动力。“听到孩子们熟悉的声音,看着他们熟悉的笔迹,真的很感动,很惬意!他们是我的骄傲!”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师德高尚
  
  何益民从事艺术教育30年,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无论是担任普通老师还是走上了领导岗位,她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她常说身正才能言正,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别人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好,以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音乐专业以个别教学为主,松散随意,各自为阵,门户观念较重,如何带好这支队伍,将音乐系打造成积极进取、团结务实、融洽和谐、极富凝聚力、学术氛围浓的优秀团队是她努力奋进的目标。她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倾注了大量心血,带领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勇于创新,从细微处入手,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老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她关爱同志,尊重人才,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为他们创建发展平台。她为人谦虚,朴实平和,淡泊名利,荣誉总是给予一线的普通老师,而大事难事总是自己带头,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尽情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现在的音乐系已成为了湖南省的“优秀教学团队”,省级重点示范改革专业,精品课程,多次获得学院的“先进系部”、“艺术实践成果突出奖”、“优秀党支部”,入选高雅艺术精品项目,代表学院参加教育部人才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业务精湛,无私奉献,硕果累累
  
  何益民业务精湛,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系统规范、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她的课堂生动活泼,轻松愉悦,师生互动,效果突出。运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作,学生受益匪浅,成才率很高。名师出高徒,著名青年歌唱家雷佳、王丽达、春晚音乐总监、著名音乐人刘岳、音乐剧著名导演李雄辉等大批精英从她的课堂走向了中国大舞台。王丽达来信感谢老师严谨的学风和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她能在各项比赛中得到全面的发挥。刘岳则感谢老师开放启发式的教育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由她指导、学生创作的音乐《三拍半》获得亚洲华夏民族器乐大赛新民乐作品金奖。大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看到学生的成长何老师十分欣慰,她说“这是我最自豪的事情”。
  
  作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何老师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动态,为音乐表演专业确立了以民族音乐为主,西洋音乐为辅,大力发展流行音乐,立足湖湘特色的教学思路,提出了以歌剧为龙头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静态的“课堂中心”转变为“舞台中心”教学,将非遗项目桑植民歌引进课堂,组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虽然她的管理工作繁重,并患有严重的颈椎病,但她克服困难,仍坚持上课,先后担任京胡、京二胡、唱腔、合唱合奏、歌剧、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八门课程的教学,从未因社会工作而耽误教学,并且从来都是提前来到课堂。教学之余潜心创作,写作并发表了20多部花鼓戏、湘剧、歌剧、音乐剧等音乐作品,获国家级、省级作曲一等奖4个、剧目金奖4个、创作奖、优秀指导奖、优秀演出奖多个。主编并出版了艺术类高职教材《合唱与指挥》、《简谱视唱教程》、《视唱练耳与乐理》及校本教材20多部,主持《湖南花鼓戏声腔与中国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等国家级、省级课题6项,发表了《花鼓戏人才培养模式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等10多篇专业论文。主持了音乐表演、音乐制作等专业开设及教学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工作。
  
  何益民常年活跃于舞台,在新年音乐会、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器乐合奏大赛、合唱比赛中指挥大型民族管弦乐团、星河合唱团获最佳指挥奖、合唱一等奖。应邀赴美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在密西根、芝加哥等地举办了17场学术讲座和民乐演出,受到国际同仁热烈欢迎,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作出了较大贡献。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深得敬重
  
  育人之道德在先。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何益民老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实践着诲人传道的使命。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严慈相济。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决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绝不姑息迁就。她常对学生讲,要做正直的人,要心怀敬意,体恤别人,感恩社会,关爱他人,引导学生树立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得知一位学生的父亲得了重病急需大量费用做手术而家庭无力承担时,她带头发起捐款,不仅挽救了这个家庭,更重要的是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厌学转为爱学,从被动转为了主动。对于身患残疾的学生,何老师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刘赛同学自幼双目失明,学习和生活都存在困难,何老师带领她的教师团队给她提供各种优越条件,配备最好的师资,在学生中组成小组给予她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使她专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身残志坚、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这支失明的百灵鸟从学校唱到了北京残奥会,受到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并获得了2011年度星光大道总冠军。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的学生聪明活泼,个性张扬,但懒散自由,缺乏自觉性,不重视文化学习,管理难度较大。何老师带领她的团队创新管理模式,实行专业教师任“导师”、文化教师当“班主任”的双重管理以及专业分与学生操行分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机制,将专业学习、文化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既有效地保护学生的个性,又通过双重标杆和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实行激励机制,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同时又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何老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同学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位老师。一位学生在《我们心中的何老师》一文中动情地写到:“对于我们每一个同学来说,与何老师的这份师徒之情将会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以己所长,服务社会,惠及民众
  
  何益民老师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多年来她牺牲休息时间,克服困难,利用专业所长服务于社会,带领星河民族管弦乐团为20多所高校举行了高雅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多次应邀为全国文化干部研修班作专题讲座,无偿地为各专业、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作曲、排练辅导,为省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作专业培训,为中小学校的乐团建设作义务指导,弘扬民族文化,普及音乐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树立企业形象,丰富业余生活,加强团队凝聚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美誉,社会效益显著。《三湘乐坛》作了独家专访《奏响民乐天籁,撒播高雅艺术——访音乐教育家何益民教授》;电视政法频道做了《音乐会背后的故事——介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何益民》的专题报道。
  
  作为省内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何老师虽然担任众多社会职务,但始终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她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将教书育人视作自己的崇高使命。她的正直、善良,她的谦和、质朴,她对理想的执着与对责任的坚守,化作一颗火热的心,投身到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她所钟爱的学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何益民,1965年出生,女,中共党员,硕士,国家一级演奏员,副教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音乐表演学科带头人,新世纪“121人才”,文艺“三百工程人才”,全国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技能大赛专家评委,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学评估与咨询专家,非遗项目评审专家,中国音协会员,湖南省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获得文化部“育花奖”、省直文化系统“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指导奖”、“最佳指挥奖”等系列荣誉。

来源:红网

作者:刘欢乐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9/10/41945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