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记者 储文静 成婧 周诗浩 实习生 周思 王诗颖 长沙报道
那一年,你6岁。你第一次坐到宽敞的教室,站在讲台前的人威风又神气,从此你有了第一位“老师”,Ta的话对你有无上的影响力。
那一年,你11岁。小小的叛逆在心里悄悄成长,做了错事面对惩罚,你开始不服气,开始怀疑:老师就一定是对的吗?
那一年,你16岁。青春期萌发着不能说的爱恋,老师却能一眼洞穿所有秘密,校园里全是老鼠和猫的游戏。
那一年,你18岁。和中学时代告别了,才知道那个坐在教室守着你上自习的人,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你。
如今,你多少岁?你还记得他们吗?你的大学老师、中学老师、小学老师。你的通讯录里是否留有他们的电话?在教师节到来的时刻,你会不会送去一声问候?
今天是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在教师节的前一天,9月9日,潇湘晨报多位记者做了这样一件事:我们在街头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我们只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的手机通讯录中是否有中学老师的电话?受访者中只有3人从手机中展示了中学老师的联系方式,而有21人明确表示没有中学老师的电话,有位受访者表示,自从离开了校园就没有再跟老师联系过。
除了街头面对面调查,潇湘晨报官方微博和腾讯大湘网、晨报官方QQ联合发布了“教师节市民与小学/中学老师联系情况调查问卷”,统计了130份网络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7%的人偶尔联系老师,24.39%的人从没有联系老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似乎已经渐行渐远。通过调查数据不难发现,随着教育的普及,高学历人群越来越多了。从小学到大学校园,每个人学习生涯中都有已经数不清的老师。显而易见,小学老师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别说联系方式,我们很多人或许连小学老师的姓氏也很难记清。伴我们走过青春少年,中、高考与我们并肩作战的中学班主任、主要科目的任课老师还有一两个存在我们的手机联系人里,在过年、过节时我们会捎上一两句问候。相比之下,大学阶段的老师是联系最频繁的,应该是因为这是我们记忆中离得最近的老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在生活中,老师无处不在。一位受访者表示:“在我看来,能给他人传递一种正能量的信仰或价值观的人,就是我们的老师。这些老师指引我们如何生活、如何为人。”
师生情
主人公:小双 年龄:23岁 七年,与老师从未中断联系
今年23岁的小双(化名)与自己的高中政治老师张老师保持联系已有7年的时间了,不管大小节日普通日子,小双都会给老师发去问候短信。与其说两人是师生关系,不如说是亦师亦友。在小双看来,她是因为成绩差被老师“盯”上的。
“那时就是政治成绩最差了,上政治课又不安分,坐不住,就老是站在后面与同学聊天,问东问西的,可能是老师看不过去了,开始了对我的‘培训’。”所谓的“培训”对那时的小双来说是折磨,对现在的她来说却是有趣的回忆。
“每次上课前,张老师就把我叫到讲台上,对我提问。一次两次答不出,三次四次再答不出就太丢脸了,于是我开始认认真真学习政治,不再站在后面与同学嘻嘻哈哈,张老师布置的任务更是不敢懈怠。于是成绩上升得很快,自己都很惊讶。”小双说。
虽然只相处了一年,但小双在所有老师中与张老师的关系是最好的,遇到什么困扰或烦心的事都会找老师聊天,过年过节也会送去问候,双方甚至还经常通过微信、QQ交流。小双说,他们从来没有超过一个月不联系,与老师聊天已经成了习惯。
老师回访 “我是在高三的时候才开始教他们班政治的,这个女孩子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很多学生是因为成绩差让我关注到,而小双是因为她的古灵精怪让我不得不注意到她。”电话里的张老师说起小双心情就特别好,“她是我教过的学生里最满意的一个,我觉得她没有缺点。”
张老师说,小双从高中开始的每条问候短信他都保留着,“我还会告诉她一些我经历过的事情,让她少走弯路。”
今年是小双入职的第一年,张老师提醒小双:“刚刚走进这个社会,要尽快熟悉工作,更加成熟一点,快快乐乐地工作。”
主人公:梁琼 年龄:28岁 丢手机,老师搬家,最终失联
在广州从事销售工作已经2年的梁琼(化名),老家在娄底市的一个普通小县城,父亲正好是她初中就读学校的教导主任,而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同她家住在同一栋楼教职工家属楼。“所以后来读大学以及刚开始工作那阵子,只要休假在家,时常都会碰面,手机里曾经也一直存着联系方式,逢年过节也会发祝福短信。”
梁琼还记得最近一次与初中班主任碰面,就是年前在初中学校的门口,“他的穿着风格和当年没有太多的变化,还是很简单的衬衫,而且有些稀疏的头发,也是梳理成我以前上学时候的样子。”梁琼回忆说,当时自己就和老师在校门口聊了起来,“他问了我好多关于现在在哪里工作、状态怎么样、有没有压力之类的问题,问得很细,跟他以前的教学风格还是很像。”那次聊天中,梁琼的班主任透露,要退休了,然后会搬去武汉女儿那里住。
“当时我还留了他的电话,告诉他如果去广州,记得联系我,但是后来我手机掉了,就一直没有再联系上了。”梁琼告诉记者,其实现在都还记得很多初中时候跟老师相处的趣事,“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于辅导我们写作文这一块很厉害,我们当时还在学校组织了尖尖角文学社,他就是我们的社长,他很擅长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班上很多的学生都受他的影响,爱上了作文,能够在课堂上被老师诵读自己的习作,是一件可以高兴好几天的事。”
梁琼表示,“国庆节回家一定要找一找老师的联系方式,也希望安享退休生活的他过得更快乐。”
主人公:陈英美 年龄:60岁 看望老师是9月最重要的事
“小时候我的父母给我的温暖很少,但我却在我的中学老师那里感受到了温暖,让我有勇气坚强地一路走来。”9月9日下午,60岁的陈英美女士翻看着日历,发现第二天就是教师节了,陈英美立刻跟儿子说:“明天我要去看曹老师和刘老师。”在陈英美心里,这是每个9月最重要的事情。
43年前,陈英美在怀化市七中(现中方一中)就读,曹平飞是数学老师,她的爱人刘卓青是陈英美的语文老师。“我一辈子都感激他们。”陈英美说,家中姊妹很多,家里贫困,父母身体不好,年纪很小的她就肩负着很重的体力劳动。虽然她在学校成绩一直很优异,但很多次父母都不堪重负,希望她辍学做工。是老师们坚持说服了父母,让她顺利读完了高中。
让陈英美印象最深的一回,一位老师来家里家访,陈英美正好从山上砍柴回来,她进门后,直接去灶笼取了一个红薯——这就是她的晚餐。这一幕刚好被家访老师看到,老师紧紧抱着陈英美说:“孩子,没想到你生活得这么苦,但你的成绩还保持得这么好。”陈英美第一次这样被长辈拥抱,又感动又觉得委屈,瞬间大哭起来。自从那次之后,老师都会特别关照陈英美。曹老师和刘老师只要家里炒几个好菜,都会特地把陈英美留在家里吃饭。“我在家里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一餐肉,却在曹老师刘老师家里吃了很多次肉。他们对我真是太好了。” 陈英美说。
1973年,陈英美从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但她从来没有忘记老师们的恩情,只要有机会都会去看望当时给予她帮助和关爱的老师。
又是一个教师节,陈英美早早安排好行程,要去赴这个9月最重要的约会。 (小双、梁琼系街头调查采访对象)
来源:红网
作者:储文静 成婧 周诗浩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