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花石镇涓江村的“寸三莲提纯复壮”试验基地。
红网湘潭站9月15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黄武平)“中国湘莲之乡”美誉经久不衰,家喻户晓,每年商品莲交易占全国莲市份额80%以上;生猪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已形成屠宰、皮革、附产品深加工及相关配套的饲料、兽药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油茶加工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品牌企业3家……近年来,湘潭涉农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态势良好,再加上特有的区位地理和产业优势,既为农业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银企(社)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六大产业成“农”头
生猪产业闻名全国
位于韶山市银田镇凤家村的湘潭顺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顺康公司”),经过近10年的发展壮大,形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猪-沼-稻”、“猪-沼-鱼”、“猪-沼-电”等循环产业模式。
到目前为止,“顺康公司” 生猪产业专业合作社有合作社员516户,辐射带动养殖户1000余户,实行种苗、饲料、兽药、防疫、培训、运销、资金“七统一”。公司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湖南省两型示范创建单位”、“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目前,湘潭生猪产业链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已形成了屠宰、皮革、附产品深加工及相关配套的饲料、兽药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市现有生猪类加工企业7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屠宰加工实现销售收入26.7亿元。
湘莲产业久负盛名
湘潭是全国著名的湘莲之乡,获批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已发展湘莲近10万亩,拥有先进的湘莲加工技术,共有湘莲加工企业157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2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2013年全市湘莲加工销售收入超过45亿元。
湘潭县湘莲产业合作社拥有会员1200多户,每年在湘潭县境内流通的商品莲达到5—6万吨,占全国莲市份额的80%以上,总产值达12亿元,有效地促进了湘莲产业化发展。
粮食产业突飞猛进
全市粮食加工规模以上企业22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年加工企业加工能力约50万吨,加工转化率30%左右,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其中聚宝金昊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以上,华龙、唐臣等6家企业过亿元。
湖南(湘潭县)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成立了水稻种植、农机、病虫害防治3个农民合作社,投资新建仓储10000平方米,可存储粮食2.5万吨;新建粮食烘干生产线一条,可日烘干粮食420吨;并采取“套餐模式”,全面启动了“华绿水稻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
竹木产业方兴未艾
湘潭现有竹林面积23万亩,产竹材123万根;木材120万亩,蓄积量近800万m3。竹木加工规模以上企业49家,年销售收入达22.59亿元,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
2013年,仙女竹业、华钢竹业等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波比、青山等4家企业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市竹木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油料产业蒸蒸日上
各县(市)区油茶种植面积约30万亩,年产籽1.15万吨;油菜28万亩,产籽1.76万吨,拥有油茶加工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品牌企业3家,通过食品安全认证的企业2家,拥有进口权企业2家,油茶籽加工能力10.5万吨。
2013年,全市油料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亿元。其中湖南宏信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唐臣、华龙等企业产值均在5000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油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79%。
蔬菜产业稳步发展
去年,湘潭蔬菜种植面积达88.1 万亩,在全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荣获14个市州第二名,仅次于长沙。
其中,金龙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开展“农社对接”以来,现已拥有“绿丰农场”蔬菜瓜果超市43家,年销售额1.3亿元,安排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雨湖区仙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流转土地1200余亩,采用高新农业技术发展当季和反季生态蔬菜,已有12个品种通过绿色认证,建立了自己的网上蔬菜商城,将传统农业、电子商务和高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五大举措助推产业发展
坚持“扶持企业和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支助帮扶力度,共渡逆境难关。今年,仅市本级财政就新增加50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专项资金,采取贴息、担保、补助、奖励等形式,重点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示范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筛选了20个企业和20个项目由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定点对口进行联点指导。
坚持“生产过程展销也是农业内涵”的理念,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发展都市农业。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休闲企业、农家乐4000余家,营业收入超过50万元的400多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200多家。其中全国五星级休闲农庄4家,省五星级休闲农庄8家。
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共接待游客405.7万人次,增长23.5%;实现经营收入3.7亿元,增长28.3%,吸纳农村劳动力5万余人就业,带动2万多户农民增收。在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推荐评选活动中,湘潭市“红色励志旅途”荣膺全国十大精品线路。
坚持“产业再延伸就是新的增长点”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产业引导,发展精深加工。湘潭市从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确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在产业规划上,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注重发挥湘潭的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新产品,积极帮助企业和合作社打响传统品牌,开发新兴品牌,提升农产品加工的档次和水平,增强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效益。
坚持“内引外联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本。今年,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加融资渠道、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品牌档次的主要抓手。目前已筛选申报和策划包装117个农业项目,开展各类农业招商引资主题活动36次,引进落地项目21个,到位资金10.4亿元,争取中央、省级财政项目投资4.9亿元。同时,依托全市5大产业园区,以“园中园”的形式,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园区以外的松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内集中。
坚持“合作共赢就是发展方向”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银企(社)合作,破解要素瓶颈。如何进一步增强银企(社)合作实效,构建银企(社)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是当前银行稳控投资风险,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破解融资瓶颈的重要环节。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互利共赢理念,积极创新方式,构建新型的银企(社)合作关系,努力搭建互动平台,加快银企(社)合作步伐。5月19日,市政府与市人民银行牵头组织8家商业银行和81家农业企业、合作组织进行银企(社)对接,共推介9.2亿信贷项目。目前,湘潭县已由县财政出资1200万元注册成立了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有限公司,主要面对全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预计可撬动农业投资1.2亿元以上。湘乡市已着手拿出1500万元成立担保公司,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
透过数据看成效
企业总数: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6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19 %
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1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5家。2013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2家,过10亿元的企业6家,过5亿元的13家,过1亿元的45家。
上交税金:全部龙头企业共2.8亿元,实现利润2.5亿元,完成自营出口1.9亿美元。
合作组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服务业、加工业等多个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0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1家,省级52家,带动农户近2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4.5%。
上半年产销值: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315亿元,增加值91.3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80亿元,增长15%。
来源:红网
作者:黄武平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