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勤 蒋剑平 通讯员 陈程 刘飞
从“黄土坡”到“绿色银行”
时值9月,徜徉在邵阳县白仓镇迎丰村油茶基地,只见连绵起伏的油茶林绿浪翻滚,茶花含苞欲放,茶果俏立枝头,金风送来缕缕清香,丰收的气息四处弥漫。
对于邵阳县来说,荒山变金山,这个梦想已不再是梦中的星辰、空中的皓月,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与贴切。成如容易却艰辛,梦想开花结果,正是100万敢为人先的邵阳县人倾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9月2日上午11点,在邵阳县白仓镇融程伟业农林牧专业合作社油茶基地,合作社带头人吕金锋正带领工人在油茶林中除草,滴滴汗水落到土壤,丝丝疲惫写在脸上。他们还没来得及吃早餐,然而对于吕金锋来说,这是常态。“我基本每天5点就起床,来基地干到10点半左右吃早餐,然后接着干到下午2点半吃中饭,下午3点又到基地一直干到晚上7点。”吕金锋告诉记者,“有政府的好政策,有实干的领导干部,让我心中有了底气,坚定了我发展好油茶的决心。”
近年来,邵阳县从政策规费减免、整合资金投入、争取项目建设、创建品牌重奖等方面对油茶产业进行全方位扶植,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县委、县政府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每年捆绑整合资金5000万元以上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对连片开发5亩以上的大户或企业,低改油茶每亩补助400元,新造每亩补助1000元;对第六年挂果率达80%以上,且年产油茶鲜果在每亩900斤以上,面积在100亩以上、1000亩以上的,分别按100元每亩、200元每亩的标准奖励;对连片种植300亩以上、500亩以上、1000亩以上油茶林基地,经验收合格,自筹资金按标准完成油茶基地蓄水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分别解决3万元、5万元、1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获得国家、省名优产品和知名品牌的,将给予1-20万元的奖励等。
另外,在“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即在“政府引导、入社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护、统一销售,发展壮大油茶基地。同时,采取“县直机关单位联基地、机关干部联农户”的办法,按照人均联建8亩新造油茶林的任务,跟踪管护四年,联点管护油茶基地达7.3万亩。
吕金锋还说起两件让他刻骨铭心的事。
一件是今年1月的一天,白仓镇林业站站长路和平、副站长莫忠陪他去长沙采购第一批油茶种苗。当天晚上他们回到邵阳县已是午夜12点,北风呼啸,雪花、冷雨飘飘。因为担心第二天下大雪冻坏种苗,路和平、莫忠冒着严寒与他一起分装种苗,到第二天凌晨2点20分才装完。
另一件是今年3月植树节前的一天,县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刘豪健、副主任莫小勤陪他去长沙采购第二批油茶种苗。从下午1点开始,他们一连转了8个种苗基地,购好种苗回到邵阳县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而早上7点,刘豪健、莫小勤又照常出现在分发种苗木现场。
有了底气和决心,开展工作就容易多了。去年9月以来,吕金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两种经营模式,已在白仓镇投入1900万元,发展油茶基地3080亩,预计在近两年发展到6000亩的规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邵阳全县已成立怡悦、日恋、日盛、五龙、四尖峰、融城伟业等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瑞柏茶油、长江粮油、德晨投资、湘南农业、华强粮油、兴隆粮油等13家企业投资油茶产业。
民间资本大举引入,龙头企业纷纷入驻,昔日荒凉的黄土坡,换上新衣,正逐渐成为“绿色银行”。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邵阳县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退伍伤残军人周根生,从2009年发展1000亩油茶园起步,5年来,他和合伙人张友元、刘伍宁等滚雪球般将油茶产业越滚越大,发展到如今令人惊叹的11个乡镇场、1.1万亩油茶园,遍布方圆数十里的30多个山头!
“我是农民的儿子,以前家里很穷,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要抓住机遇发展油茶,自己创业,并带动老百姓创业,发家致富!”周根生深情地说。他还将自己“滚大雪球”的“秘诀”和盘托出:“在发展油茶基地上,我们做得最好的一点,是带着老百姓去参观已成功建起来的基地,让他们相信我们是实实在在做事业的人,从而愿意跟我们合作。”
在油茶园里走着走着,周根生突然停下来,指着一株油茶树说:“那株树水分不足,得浇水了。”记者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所以然,他指指掉在树底下的两颗落果向记者解释,记者才恍然大悟。
当然,大到一山一岭的宏观规划,小到一株一苗的精细管护,这些经验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出来的。为此周根生常常亲力亲为,付出太多。今年2月22日,天上下着雨,周根生和请来的人员一起在山上栽油茶苗,因为连日来的劳累,加上长期患有糖尿病,中午没有胃口吃饭,只吃了几块饼干草草了事,忙碌到下午3点多,他突然昏倒在地。
油茶丰产,优良种苗是基础,科学管护是关键,一点都马虎不得。邵阳县积极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省林科院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科技联姻推行良种良法,在县城周围建立了年产300万株无性系油茶良种苗木的繁育基地;在七里山场建立了300亩的油茶新品种示范基地;在白仓镇迎丰村、瓦屋村,蔡桥乡水口村,长乐乡江边村,郦家坪石山村、姚家铺村分别建立了集中联片5000亩优良无性系良种油茶造林基地。同时,经常组织基层林业工作人员、造林大户、造林公司、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油茶育苗带头人手把手、面对面进行技术培训。另外还积极开展油茶产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和油茶联点技术服务活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不仅油茶带头人和油茶种植户像周根生一样,从油茶种植“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联点干部也逐渐成为种油茶“高手”。
邵阳县委组织部的油茶联系点是五峰铺镇胡桥村的720亩油茶园,单为了除草,今年组织部纪检组长蒋友明就先后往联系点跑了十多次。因为油茶园用普通除草剂先后除了两次草都没有太大效果,蒋友明又跑到县农业局请来专家现场察看,并先后配了四次药才将杂草除尽。说起油茶种植技术,蒋友明一套一套的:“山塘水含泥量高,对药效影响大;有些灌木用药除不掉的,必须人工割……”
种植技术逐步提高,大型基地不断建立,古老的油茶焕发勃勃生机,绽放出更多绚丽的花朵,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戴勤 蒋剑平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