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商贸二街的周志德老人,主动参与清理垃圾的行动。章帝 摄
红网长沙县站9月18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廖真怡)今年70岁的廖桂秀娭毑,自2002年起搬到长沙县南托街道商贸二街居住起,12年间,她没敢打开过靠后街的房门:“全是垃圾,一开门,蚊子成堆往屋里钻!”“背街小巷乱堆物,公共绿地乱种菜”一度是南托街道安置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房前屋后乱搭建,门店招牌乱摆放更是诸多商户的通病。如何改善街道环境卫生面貌,还居民一个宜居的家园成了摆在南托街道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从8月上旬开始,街道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揭老底、治顽疾,打造和谐宜居新南托。
只要“面子”,伤了“里子”
南托街道成立尚不足一年,因地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差,各安置区人员复杂,城市管理一直难有起色。“只顾花精力去抓临街、大道等'面子'工程,轻视了小巷的'里子'。”街道民主生活会上,街道主要负责人相互开炮,作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思想上有触动,工作上见行动,紧接着街道决定从8月10日开始花大力气开展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整治范围包括南托岭社区、北塘安置区、107国道南托岭社区段、107国道北塘村集镇段,围绕占道经营、占用公共绿地种菜、落地广告等损害市容市貌现象进行严格整顿与执法。
“脏乱差”地段一月换新颜
万事开头难。执法人员在市场路取缔一家占道卖西瓜的摊点时,摊主抽出一把西瓜刀,意图抗法,好在带队领导眼疾手快,迅速出手制服。难处不至于此。由于近十年来,安置区的背街小巷基本没有进行过系统大扫除,几乎成了垃圾场,翻开乱石堆,老鼠四处乱窜。甚至部分住户将粪桶也摆在后街,臭气熏天,过路市民都捂着鼻子扭头就走。
就是在这些众人都避之不及的“脏乱差”地段,城管队员、环卫工人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大清洁”。空旷的地方动用小型机械铲挖,机械到不了的地方,就肩挑手提,将垃圾一担一担挑到车上。“我们在这住了十多年,没人搞过卫生,现在,政府帮了大忙了!”76岁的周志德称赞道。
从开始行动至今,几个安置区总计清运垃圾上千车。原来脏乱差的小巷,如今清爽整洁,焕然一新。街道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安置区里的农民尽快转变为市民。“不久的将来,'洁靓美'将成为宜居南托的新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廖真怡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