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原生态“石工号子”进城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编辑:王娉娉 2014-09-25 15:31:1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9月24日讯(记者 李国斌 吐鲁番日报记者 买买提·艾克木)“荷啦哩荷……”23晚,“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决赛娄底专场在湖南大剧院上演,由双峰县群众演员表演的原生态“石工号子”,宛若把观众带到了石匠们劳动的现场。

  双峰多石头山,土地贫瘠,以前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就是做石匠,石工号子在当地广为流传。双峰县文化馆朱文健回忆,上世纪70年代,文化馆收集民间音乐,其中就有石工号子,当时找到几位老石匠录了音,之后一直没有整理。今年“欢乐潇湘”活动启动后,文化馆准备创作新节目,想起当年收集的石工号子,于是翻出来,重新改编整理。

  朱文健介绍,改编过程中,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情节和劳动场景。“肩背大锤手拿钎,开山劈石我为先,大锤砸得山发抖,号子一吼劲冲天……”通过集体演唱,展现了石工们出门上山、劳动现场及收工的场景。高亢的号子声,通过双峰方言喊出来,别有韵味。

  台上的9位演员,来自双峰县国税、工商、中医院等单位。导演寻找演员的时候,少了一个,便对朱文健说,“这是你改编的,干脆你也来一个。”59岁的朱文健,在从事器乐演奏、音乐创作近40年后,第一次上台表演。领唱宋海文说,大家都是双峰人,学起来也还容易,只不过都是业余的,排练时不能马上进入石工的情绪中。

  朱文健说,随着老一代石匠的先后离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今已很难听到石工号子。但是,石工号子作为石匠们劳动中抒发情感的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有保护传承的价值。据悉,当地将进一步搜集、整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晚,来自娄底的200多位群众演员,演出了13个节目,涵盖歌舞、小品、情景剧等,精彩的演出,获得观众热烈掌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