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窝点:马路边上随地拆
在大瑶镇汇丰社区319国道旁的一处居民楼前,一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围着一辆破破烂烂的三轮车忙碌,“在拆车呢。”工人说。三轮车前面的轮胎已经不见踪影,这名工人此时正在用电焊拆除车上的钢板,旁边还停着一辆报废的大货车,“这个也要拆。”
楼房前面上百平米的水泥坪中堆满了各种汽车零件,发动机、轮胎钢圈、钢板等满地都是,“这都是从报废车上拆下来的。”房屋院中有几堆汽车零件引人注目,4名工人正在敲敲打打,地面上到处是机油的污渍。
记者了解到,这家作坊没有办理任何经营许可证件,属于非法从事拆解报废汽车,“5月份才开始拆解。”作坊老板称。
业内人士:非法拆解利润高、隐患大
在正规报废汽车回收公司工作的邱先生介绍,报废汽车合法拆解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在环保、拆解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很大,个别人为追求利益,在不能取得相关资质条件下,只能开办黑作坊,非法拆解报废汽车,“一般都是整车回收,中间的利润很可观。”
邱先生告诉记者,一般都是超过使用年限的报废汽车才会送到回收公司,报废车中不少零件被黑作坊拆下来后卖出,又继续流回市场,“比如一台发动机,回收折价几千元,或许能卖上万元。但是这台发动机性能肯定差些,将带来非常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车主:购买汽车零部件还得通过正规渠道
“买过几次轮胎。”金刚镇的宋先生从事运输行业十几年,用来运煤的大货车已经有7、8个年头,车子不时会有小毛病,听说买非法拆解的汽车零件便宜不少,便尝试过几次,“换了之后,车子的故障更多,出问题了还没地方申诉。”
市民张先生对非法拆解下来的零件是避而远之,他的小货车从买车到故障维修,都是通过正规途径进行的,“还是要有正规的手续,自己才放心些。”
部门说法
盈利5万元以上,可追究刑事责任
“几个月前就开始进行摸点排查。”今年5月,市工商局成立专项整治非法拆解报废汽车领导小组,迄今,已出动执法人员近百人次,车辆20余次,责令停业整顿汽车废品收购点2户,取缔1户,查处违法案件2起。
25日,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各乡镇工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非法拆解报废汽车窝点进行突击检查,当天共查处4处非法作坊。
“非法拆解的零件就地封存,取缔非法作坊。”市工商局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取得相关营业资质,非法从事拆解报废汽车的黑作坊,一旦货值超过50万元,盈利超过5万元,将追究刑事责任。
新闻延伸
国家《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于报废汽车的“五大总成”(发动机、变速箱、前桥、后桥、车架),应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严禁报废汽车的“五大总成”流回市场。
来源:红网
作者:宋攀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