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刘求名告诉湖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亦贤[左],今年卖粮收入达63万,比托市收购启动前多收入23万余元。)
(早稻托市收购,让农民交粮积极性很高。)
(张亦贤[右]检查早稻收购情况。)
红网长沙9月30日讯(记者 冯军)9月29日,2014年早稻托市收购预案的倒数第二天。宁乡楷乐桥镇的种粮大户刘求名将最后一车粮送到了湖南粮食集团宁乡檀木桥粮库。半年的辛劳,换来了丰收的喜悦。通过托市收购,今年他增收23万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党的政策好啊,感谢党、感谢政府!”湖南省粮食局3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的早稻托市收购由于准备早、措施到位,服务好,帮助全省农民增收8.5亿元。
9月29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檀木桥粮库,短短10分钟,就有两名农民先后来卖粮。刘求名将最后一车粮卖完后,笑得合不拢嘴。今年,通过土地流转,他种了2200亩田地,早稻收了850吨,全部按托市价卖给了粮库,售粮款227万元,除去成本,今年卖粮收入达63万元,比托市收购启动前多收入23万余元。
湖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亦贤说,今年的早稻收购面临销售不畅、高仓满储、仓容紧缺的巨大困难和压力。湖南粮食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及早布署、多措并举,在科学调度、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下功夫,取得了很大成效。
全省482个收储库点做到了一次审批、三批启动,基本做到了收购网点全覆盖、无空白县市,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售粮的需要。湖南各级粮食部门按照有仓收粮的要求,加快了粮食东进西拓的进程和快销粮食拍卖的进程,全省腾库100万吨,清理仓容60万吨,落实了“颗粒归仓”的要求。全省共发放早稻收购贷款50亿元,保证托市收购资金供应,农民交售的粮食全部及时、足额兑现,未发生“打白条”现象。
针对去年农民扎堆收粮的情况,粮食部门大规模开展错峰收购、预约收购。长沙、衡阳、常德等地还实行了电话预约收购,湘潭、株洲等地开辟绿色通道,益阳建立警民工作站,引导农民有序交粮。“今年农民交粮,不象往年那样一排队就排几天,今年基本没有交隔夜粮的,当天来的粮当天就交了。”张亦贤说。
粮食部门加强了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提高检测入仓速度。全省开展人员培训350人次,提高收购人员的业务水平;准备烘干设备287台、输送机3210台、清理设备769台、汽车衡904台,方便了农民售粮,提高了入库粮质量。
全省全面开展“人性化服务在收购工作中闪光”活动。省、市、县三级粮食部门共2.8万人次下到一线库点督查、指导、服务早稻收购,印制宣传手册1.5万册,准备防暑药品1万份,现场解答农民质价政策咨询,解决处理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还提供带空调的休息室、免费中晚餐,为送粮农民提供人性化服务。
湖南粮食集团横市粮库,粮库工作人员正在细心平整粮面,质检人员正在抽样。今年的早稻托市收购,他们认真复查,做到账实相符,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统仓抽样,逐仓验等,同时做好安全储藏基础工作。
张亦贤说:“今年早稻托市收购取得了圆满成功。没有出现扎堆收粮,连天排队的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举报;没有发生一例政策执行产生的矛盾。”
截至9月30日,全省共收购新早稻285.8万吨,其中最低价收购190.4万吨。早稻托市收购前市场价格为120元/百斤左右,托市后收购价135元/百斤,帮助农民增收8.5亿元。
来源:红网
作者:冯军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