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雅惠 王晗
“到2020年,湖南需要新增养老床位35万张,老年产业市场总额预计超过2000亿元。”今天,首届中国中部国际老年产业发展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30余位政府官员、行业领袖、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探讨新型养老模式。省民政厅厅长、省老龄委常务副主任段林毅说,我省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老龄化挑战,“养老”已经成为全省优先发展的重点服务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市场“钱”景广阔,但开发滞后
问及我省养老产业化发展情况,参加论坛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家纷纷表示:产业化才刚起步。万众和(湖南)社区养老服务公司是我省最早开始从事养老服务的民营企业,董事长黄跃佳抛出自己的观点:“湖南老龄化程度很高,养老产业化程度却很低。”
据省老龄委的数据显示,我省从1996年开始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60岁以上老人达到1079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6%以上,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32.38万人,占老龄人口的12.27%。这也就是说,每6个湖南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老人。段林毅说,湖南是老龄大省,我省“银发经济”将是一个规模数千亿级的“富矿”。
而与此相应的是,老年人用品专卖店在市区难觅踪影,专为老年人研发设计的生活用品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商场、超市也基本只有服装、食品、保健品“老三样”。
株洲海福祥养老院负责人龚玉文说,目前很多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都依附在大众产业当中,如服饰、家具等市场细分不够,导致产品供不应求甚至出现市场空白,这让很多针对老人的服务一直处在低端水平。
黄跃佳表示,目前我省养老产业链的各种服务商还没有成型,政府应尽快规划产业布局,鼓励研发,设置配套政策和资金。
养老企业目前大多微利
面对“银发经济”这个千亿“富矿”,从事养老产业的生意人却异口同声:“很难赚钱,大多微利。”
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投资管理连锁集团是雨花区一家民营养老产业企业,开办养老机构并生产老病残用品。董事长袁云犁坦言,如果没有政府购买服务和老病残服务机构购买配套设施的贴补,仅仅依靠服务老年人,其养老机构是无法维持正常运营的。
湖南中部生物谷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前开始涉足养老医疗领域,目前投资额已近4000万元,但董事长黄庆玺称仍处于投入期。
株洲盛康托养中心是株洲最早投身于养老产业的企业之一,从最开始的残疾康复到2010年向养老转型,虽然投资已逾千万,但中心到现在仍在亏损,亏损最多的1年达10多万,靠其他产业支撑以及爱心人士捐赠,托养中心才勉强支撑。而芦淞区白关镇的知青养老院,由于入不敷出,已经关门停业。据了解,我省的民营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经营上的困境。
“现在,‘养老’尽管前景好,但现状缺乏吸引力。”袁云犁说,这种情况到2020年前后肯定会改变,“那时,养老产业会出现‘井喷’。”湖南省老龄办主任陈毅华同意这个判断,他认为,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商家希望政府“扶一把”
“科学应对老龄化,光靠财政远远不够,市场必须起决定性作用,让交通、银行、保险、保健、教育、旅游等社会资源向养老领域集聚。”袁云犁说,“但是,现阶段非得靠政府扶一把不可。”袁云犁介绍,他在江苏开办专门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院,当地政府帮助他向社会慈善基金募集了200万元,从而促使护理院很快就建成并提供公益性服务。
黄跃佳也表示,民办养老机构都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不仅要照顾老人生活,还要对老人的安全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不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压力大、利润小会令民间资本对养老产业不敢投资。“我的公司现在都是到社区租办公场所,每年房租都增长10%,员工工资也一直在涨,但是我们为老人提供服务的价格不能涨,政府不扶持迟早要亏本。”
黄跃佳说,随着养老服务摆脱低端重复的家政范畴,迈向专业护理业,将来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盼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对公益性成本能加大补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雅惠 王晗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