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国生 廖声田 通讯员 陈世伟 宋伟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开阔的山谷里,一条溪水蜿蜒而过,嘹亮的歌声荡漾在青山绿水间。
9月30日上午,和煦的秋阳下,张家界市永定区偏远的四都坪乡沅溪小学欢声笑语,绿树环绕的校园,崭新明亮的教室,宽敞洁净的操场,小学生们欢快地唱歌跳舞,第一次在新校园里喜迎共和国65周年华诞。
“现在学校在硬件上与城里的学校基本一样了。”沅溪小学校长熊爱国说,作为一个只有70名学生的村片小,投入145万,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食堂、厕所,成了全区“最美的乡村学校”。
这是永定区致力“打造教育名区”的一个缩影。“让每个孩子都沐浴阳光。”区委书记尚生龙介绍,全区6万多学生,意味着有6万个家庭、20多万人涉及教育,占全区总人口的50%。实现教育公平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优先发展教育就是关注最大的民生。
共建“美丽新校园”
作为崛起的旅游新城,20多年来,张家界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其中小学、初中在校学生由建市之初的9650人猛增到现在32681人。
“校际之间差异大,导致‘大班额’和‘择校热’愈演愈烈。”永定区教育局局长付从礼介绍,目前张家界城区义务阶段学校共缺学位11600个,生均面积小学仅为7.7平方米、初中11.8平方米。
位于城郊的前社村,总面积500亩、总投资3.5亿元的张家界一中新校区扩建项目如火如荼,预计2016年秋建成使用,可容纳90个高标准教学班、5000名学生就近入学。
翻阅新制定的《中心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建设方案》,永定区将举全区之力投融资9.1亿元,行政划拨用地824亩,3至5年内,对14所中心城区学校进行改、扩、建,预计2018年,新增学位12600个。
当人问起永定区最好的幼儿园在哪里?答案不在城区,却是边远的温塘镇中心幼儿园。投入400万元,设计新颖,设备齐全,乡村孩子如城里孩子一样享受教育之乐。
付从礼告诉记者,分批实施“合格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每年保证资金投入至少3000万元以上,80%的山区学校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齐唱“教育好声音”
加大财力投入、改进硬件设施,固然是教育均衡的助推器,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样不可或缺。
走进地处乡村的枫香岗中学,校园文化精彩纷呈,一点不比城里逊色。很难想象,一个1.2万人的乡镇,3年前,学生曾一度流失得只有150人。
“如今在校学生又增加到350人。”校长王卿华介绍,推行集团化办学,通过城区国光实验学校的“传帮带”,先进的办学理念在乡村“开花结果”。
创新集团化办学是永定区教育改革的突破点。4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建成8个教育管理集团,城区优质学校牵头,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覆盖到乡村。
强校“带”弱校,一同成长,携梦远航,共唱“教育好声音”。
天门小学,被称为“城市中的留守学校”,目前2200多名学生中,仅流动留守儿童多达1528名,占比70%。学校开设寄宿托管班、建立心理健康室,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创新出独特的育人理念。
通过集团化办学,“关爱留守儿童”的教学理念同样在三岔、沙堤、合作桥等中心校“生根发芽”。
吹响“改革变奏曲”
“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湿草之恩……”1月15日,偏远的四都坪中心学校老教师周耀社、符辰明特意给区委书记尚生龙写了一封信,感谢政府尊教重教、兑现承诺。
为保证山区教师待遇,永定区除了每人发放6000元的武陵山片区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外,还从区财政中支出,每人增加3000元的特殊奖金,仅2013年就支出290万元,以后将随着财力增长而逐年增加。
今年暑期进行的小学、初中全面实行改革,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区委书记近年主持教育专题会议就达10多次,并给3620名新生家长每人发出一封征求意见公开信,得到94%的家长支持。入学公开摇号、电视现场直播,全省首创,央视4个频道予以报道。
“公平公正,真正实现阳光招生。”学生家长、全国劳模龚志鹏的孩子上初中摇号没有进入愿望的学校,但他心服口服。
“大班额”问题缓解,杜绝了“条子生”、“关系生”,城区澧滨、崇实小学一个班的学生控制在60个以内,老师们纷纷感叹“ 上课也不用戴扩音器了”。
记者在区教育局办公室了解,5年前,永定区乡村教师申请进城的就有200多人,而今年暑期,局里接到申请调动工作的报告减至54份。
副局长张秋收分析原因,对口支援、教师周转房建设、优先评优评先评职称……一系列政策和改革举措,让山区教师感受到温暖,“留得住,能安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国生 廖声田 陈世伟 宋伟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