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李剑志“爱鸟 识鸟 护鸟 ”摄影展在林科大举行,现场展出摄影家十年来拍摄的洞庭湖各种鸟类。图/记者陈正
红网长沙10月15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王诗颖 何滢)近日,“爱鸟,识鸟,护鸟” 长沙摄影巡回展在湖南林业科技大学启动,灰头麦鸡、水雉、三道眉草鹀、黑短脚鹎……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珍稀鸟类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拍摄这些作品的主人是益阳沅江职业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李剑志。
今年50岁的李剑志从事鸟类摄影已经15年的时间了。15年里,李剑志几乎走遍了洞庭湖各个湿地,行程上万里路,拍摄了几十万张的照片,拍到的鸟种类超过100种。对于李剑志来说,拍鸟已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一只猴面鹰,他从打鸟到护鸟
李剑志住在洞庭湖旁泗湖山镇,年轻时的他非常喜欢打鸟。1999年,泗湖山区的一个农民在砍草时偶然发现了一只猴面鹰,为了让猴面鹰得到更好的保护,农民拒绝了有人出的高价,坚持将它送到了公安局。
因为大学时自学过摄影,当时作为通讯员的李剑志为这只猴面鹰拍摄了相片。不久后,这张照片刊登在了报纸上。农民对于自然的感恩让李剑志心里感动不已。“一个农民都有这样的意识去保护鸟类,而我作为一个教师却在捕鸟。”
从那天开始,李剑志放下了手中的猎枪,拿起相机捕捉下鸟儿美丽的瞬间,在摄影圈里,爱好者们喜欢将拍鸟叫做“打鸟”,从打鸟到“打鸟”,李剑志要让更多的人认识鸟类、了解鸟类、保护鸟类。
第一次拍,他在夜里站了3个小时
“我第一次拍摄的鸟叫做白头鹎,这种鸟经常在晚上出没,非常不好拍。”李剑志说,他当时用的是50mm镜头,“相机的镜头焦距太短,我只能在离他们两三米的地方拍摄,但这种鸟又很容易受到惊吓,我只能尽量不移动自己的身体。”为了拍摄出满意的照片,他在竹林里几乎一动不动站了三个小时。
站着拍还好,有时为了拍摄一组鸟儿的照片,李剑志得趴在地上等待拍摄,“一趴就是几个小时,累了也不能起身,到最后按快门的手都麻木了。”还有一次,为了拍摄一组天鹅的照片,李剑志驾了艘小船,在大冬天将近零度的温度拍摄了一个星期,“那一次真的是冻的不行了。”
虽然辛苦,但几年的持续拍摄下来,李剑志对鸟产生了很浓的兴趣。2005年,他拜师学艺,向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教授邓学建学习了专门的鸟类知识。
拍鸟心得: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拍鸟是可遇不可求的。”李剑志总结了这么多年的拍摄经验说,“有时你不刻意去拍,说不定就会有惊喜。”
有一年在龙虎山,李剑志正在拍摄一只普通鸟类时,突然在旁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时一只黄腹山雀,它轻轻地飞下来落在树叶上,比普通麻雀还要小,腹部黄色,背部灰蓝色,小小的身子嘴里叼着一只绿色的虫子。那只虫有黄腹山雀一半大,我不知道它怎么能叼起那么大的虫子。当时翠绿的光反射在黄腹山雀的身上,画面真美,我不忍移开眼睛。”
为了不打扰到鸟儿,李剑志将相机轻轻移动拍摄。虽然只拍了三张鸟儿便飞走了,这3张照片却位列了李剑志最中意的作品之中。
十几年换了5台相机
“洞庭湖有很多的珍惜鸟类,我还有很多没有拍到。”从1999年到现在,李剑志一共换了5台相机。如今的这台“小马四”让他可以在二三十米之外的距离拍摄鸟儿的特写,但随之然来的花费也不少,“摄影确实是非常烧钱,这几年幸亏我的爱人支持。”
“冬季是洞庭湖拍鸟的最佳时节。11月至次年3月,大、小西湖都是比较合适的拍摄地点。原来,采桑湖也是不错的,可惜现在长满了莲藕。”李剑志呼吁广大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时不要忘记保护鸟类,不能影响它们的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何滢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