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双峰站记者 曾江海 龚向阳 王威群 朱小红 报道
梓门桥镇是双峰的东大门,东与湘乡市接壤,西毗邻县城,面积132.6平方公里,人口6.53万,辖6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梓门交通便利,320国道纵穿镇域东西直通湘邵,两条县镇共管的干线公路S334线、梓大公路横贯南北可连娄、衡,湄水(测水)自西向东贯穿全镇,通航里程近20公里,自古为湘中交通重镇。
10月14日,本网走基层联合采访组来到了梓门桥镇,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人文自然资源及道德模范人物分组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
重点项目建设异军突起
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梓门桥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企业的举措,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大力打造梓门工业园,为企业落户梓门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全镇境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9家。
包金山金矿是一家国有生产企业,周边环境复杂,矛盾突出。该镇企业协调多个职能部门,积极调解矛盾,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保证了包金山金矿的正常生产。
千新煤矿、大村煤矿是我镇两家历史较长的煤炭生产企业,工农矛盾尤为突出。在当前市场经济较为疲软的情况下,该镇企业办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强装强卸问题,使企业解除了包袱,挤出资金进行矿井技术改造。
白山石膏矿、万里石膏矿在当前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开工生产情况良好,白山石膏矿销售形势较好,企业基本不存在产品积压现象。
黄金开发公司在停产停工两年多的情况之下,企业办多方联系,着力解决周边矛盾,与村组积极沟通,通过走访听取群众意见,以座谈交心的形式消除群众顾虑,促成了公司正式进驻,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开工准备工作。
留守儿童中心情暖山村
青峰村是一个较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全村六个村民小组,共有275户,人口800人,村里无任何集体经济,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务工。
去年7月,在外打工十多年的青峰村女青年曾华玉回到家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自筹资金3万余元,把自家两层楼房的空余房间腾出来,设计成教室、活动室、图书室,平整、硬化了房前空地,建成青峰村希望留守儿童中心,免费为青峰及周边湾头、青石等村的留守儿童在假期和放学后提供课业辅导、兴趣爱好培养及文艺教育、劳动体验与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等服务,惠及周边5村近200名农村学生。
为求得留守儿童中心的长足发展,今年3月,曾华玉自费前往云南省青年志愿者联盟进行学习取经,为了留守儿童中心能正常开展活动,曾华玉联系到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陈武阳来到留守儿童中心,在她学习期间开展志愿活动。
在镇党委政府的参与支持下,7月28日,青峰村留守儿童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家长座谈会,志愿者向家长汇报了支教以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会人员就社会、家庭、学校如何培养孩子健康成长进行了共同探讨。
8月15日,希望留守儿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目前,中心现有由公益基金和大学生社团、团县委、涟钢团委捐赠的图书1800来册。另外还有电脑、羽毛球、篮球、跳绳、象棋、跳棋等文体用品。
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诱人
梓门桥镇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
全镇棚栽业面积累计达到50余个大棚,年产鲜菜、果140吨,大棚菜棚均收入稳定在5500元/亩以上,如八仙村的草莓最高棚收入达到2.8万元。全镇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每亩增收200元。八仙、长胜村的100亩葡萄每亩收入达1.5万。
村民特色养殖助农致富
像彭友这样靠饲养野猪致富的特色养殖户,梓门桥镇共有180多户。该镇坪湾村退伍军人王晓锋从小小的竹鼠身上找到了致富的路子。2008年,王晓峰当了8年兵后,没有依赖政府安置工作,而是依托本地丰富的楠竹资源,从外地购进竹鼠饲养进行自主创业。
目前,王晓锋把自家老宅的三间小屋隔成了许多小格子,养殖了1200只竹鼠。说起每年可出栏1500余只竹鼠,收入达10万余元,王晓锋并不满足,对于未来发展有着更多的设想,他一方面扩大规模,争取银信贷款,解决资金和场地难题,另一方面提供技术和种鼠,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养殖竹鼠,共同致富。
群众文体活动多姿多彩
今年以来,梓门桥镇相继成立了县书法协会梓门分会、韶韵艺术团、梅龙山广场舞联合大队等群众文体活动组织,异彩纷呈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该镇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
梓门桥镇具有较好的群众文体活动基础,2003年该镇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增加,该镇党委、政府顺应群众呼声,积极引导、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多姿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在全镇蓬勃开展。
10月12日,在全市庆国庆太极拳表演中,该镇老科协选送的太极拳表演节目获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镇已有广场舞、交谊舞、腰鼓队、中西乐队、篮球队、门球队、歌咏队、龙舟协会、书法协会、太极拳协会、健身气功协会等各类文体团队60多个,参与人数近万人,全镇群众文体活动呈现出全员参与化、特色化、多元化等特点。
多姿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近年来梓门桥镇相继建成了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及60多个农家书屋,成立了全县首个乡镇老年大学,通过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机构功能,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初步建立了覆盖全镇的文化体育网络,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全面开花,先后建成了10多个设施完备的群众健身广场,为群众文体活动开展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是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民素质、实现跨越赶超、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地方软实力的系统工程。”镇党委书记王谦表示,该镇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让更多人唱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丰富百姓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各级公路建设如火如荼
2014年是全县的交通建设提升年,梓门桥镇举全镇之力,省道,县乡道、村组道,道道建设如火如荼,为全县的交通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县乡道建设:10月1日,Y216线(梓门-山口段)已全面开工,该路共需资金1500多万元,需筹资600余万元,为筹集资金,全镇多措并举,通过村集资一部分,企业出资一部分,在外知名人士捐资一部分,镇财政出一部分的方式,完成了大部分集资任务。通过10余天的紧张施工,目前已完成了4.8公里的路面破碎,路面调平工作,正准备进行水混铺垫。
人文自然资源交相辉映
梓门桥历史沉淀深厚,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明朝大词家冯子振墓、铃子山古城墙、梅龙古塔峰寺,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旧址、东湾地下党支部陈列馆、曾国藩外祖家祖坟、测水古渡风情、梅龙红叶等人文自然景观。
冯子振(1251~1348)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元代散曲家、诗人、书法家。湘乡县梓门桥镇山田村人(今属双峰)。生于宋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卒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享年98岁。
曾国藩外祖家祖坟
梅龙山座落在梓门桥镇与湘乡中沙镇交界处,古为佛教胜地。梅龙山山脉由丫头山、古塔峰、老虎顶、黄鹂山等群峰组成,系中南五都名山。峰上的祖师殿,已有数百年历史。主峰古塔峰,海拔680余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祖师。
峰顶巨石
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杨赛芳
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20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精心照料高位截瘫的丈夫,并将一双儿女培养成人,其中女儿考上重点大学。在梓门桥镇永和村胡家组,我们聆听并感受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1984年11月,20岁的杨赛芳与邻村24岁的复员军人胡新桃结婚,第二年,女儿出生了,1989年儿子出生,四口之家的小日子就象村中的测水河一样,清澈而欢快地流淌。
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8月16日,胡新桃等四名金矿工人在井下作业,一场突如其来的塌方将胡新桃埋在土里,当其他三人将他救出时,已昏迷不醒。矿上立即将他送到县人民医院,县医院见伤势太重,不敢收治,派救护车火速送往长沙。
在长沙医大附二医院,胡新桃被诊断为脊椎粉碎性骨折并严重错位,脊椎神经完全断裂,当即进行了手术,靠两块钢板和数道钢丝支撑着断裂的脊梁,腰背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医生说,这种程度伤情的病人只能终生瘫痪卧床,很多人活不过三五年。
病情稳定后的胡新桃看到自己的病情和妻子年轻却疲惫憔瘁的面容,想到妻子今后还很漫长的人生道路,委婉地提出让妻子离开自己,杨赛芳还没等丈夫说完,便握紧了丈夫唯一的左手,含着泪说:不要说了,我不会那样做的。我会让你好好活下去,我会陪伴你一辈子的。
这一年,杨赛芳31岁。
杨赛芳每天干完农活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丈夫床前,给他接屎接尿,然后再忙着做饭,等待放学的两个孩子,吃饭时,她总是先招呼孩子们吃,又去给丈夫喂饭,再后才自己吃。一到下午,杨赛芳总要将丈夫抱到竹椅上,再叫人帮忙抬到门外,让丈夫透透气,见见阳光。有时叫不到人,她硬是使出全身力气一个人将丈夫挪到门外,过几天就要给丈夫擦身子,换衣服。
由于长期长时间卧床,胡新桃身上生满了褥疮,需要天天敷药,定期打针消炎。一次,胡新桃病情加重,杨赛芳去叫村医来家里给丈夫输液,但那天恰好村医出诊了,耽误了一个多小时,从那以后,杨赛芳便自学护理技术,不懂的就去问村医,加上在县骨科医院向护士学的知识,她很快就能熟练地给丈夫输液、敷药、换尿管、冲洗膀胱了,她还专门配了一个小药箱,定期补充药品。
由于长期大小便失禁,胡新桃将屎尿拉在身上是常有的事,杨赛芳总是及时给丈夫换洗衣服、擦洗身体,还定期给他洗澡,一次,刚擦完香皂,坐在澡盆里的丈夫突然大便失禁,一大盆水全被污染,杨赛芳想抱起丈夫再换水,但皂沫使身子变得很滑,怎么也使不上劲,她想去叫人帮忙,但丈夫害羞,不让叫。没办法,她只好先用毛巾浸水将皂沫擦尽,然后将丈夫抱出来,换上水,重洗一遍。
胡新桃说,如果没有我堂客的细心照料,早就没有我这个人了。
是的,杨赛芳用20年的时光体现出的中国女性的高尚美德,足以让她化作一座雕像,一座耸立在女杰之乡的活着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雕像。
来源:红网
作者:曾江海 龚向阳 王威群 朱小红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