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汨罗:告别城区内涝 从疏通“肠道”开始(图)

来源:红网 作者:魏胜 编辑:刘飞越 2014-10-23 14:31:38
时刻新闻
—分享—

(戴家垄地下排水渠小桥坝段清淤现场)

(铁东排水渠南江社区段管渠新建现场)

  红网汨罗站10月23日讯(通讯员 魏胜)10月22日,记者从汨罗市住建部门获悉,以管道清淤、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区排水系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经启动,预计年底完工。这是汨罗应对今年7月暴雨后城区内涝的重大民生实事工程。
  
  城区内涝管渠“肠梗阻”是主因
  
  据了解,汨罗城区排水系统分为友谊河片区排水体系和铁(路)东排水体系。城区雨污通过友谊河排污渠、朱家垄排污渠、戴家垄排污渠、铁东排污渠,自南向北排入汨罗江。
  
  但是,目前各管渠普遍存在过流能力不足的现状。主要原因一是大管进、小管出。如朱家垄、戴家垄排水渠交汇处(国税局附近),上游朱家垄、戴家垄排水渠断面尺寸分别为1400*2200毫米和2100*2400毫米,而下游戴家垄排水渠断面尺寸为1900*1800毫米;二是管渠坡度小、管径不够,管道破损。以上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管渠堵塞,就如人体肠道梗塞,排便不畅。
  
  此外,由于设计、规划等历史原因,城区排水系统还存在雨水分区不合理导致部分管渠排水量过大,泵站及配套的调蓄水体、涵闸规模不足等现状。如铁东片区无泵站,暴雨季节,友谊河水位上升,山塘排水渠水位低于友谊河水位,雨水无法通过友谊河自然外排,甚至出现友谊河水倒灌现象,从而引发内涝。
  
  改善排水从疏通“肠道”开始
  
  汨罗市住建局城建办主任朱军旗介绍,治理城区内涝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将逐年实施,所需时间至少3年。今年重点解决管渠淤塞问题。
  
  20日,记者来到戴家垄地下排水渠小桥坝段清淤现场。由于淤塞严重,原本宽2.4米,高1.7米的戴家垄排水渠只剩下不到1米高的空间,井下施工人员只能一瓢一瓢地舀起污秽,装入桶中,再由井上同伴吊出地面。
  
  管渠内淤积物更是千奇百怪。除常见的泥沙、粪便、卫生巾外,还有凝固的油脂、树枝、编织袋、砖瓦等,甚至死婴。由于井下空间狭小,臭味难当,工人们不得不每隔不久便上井休息。每组工人每天只能清除约10米距离
  
  据了解,城区四大排水渠,戴家垄、朱家垄、友谊河、铁东排水渠的清淤工作同步进行,总长度超过5000米。此外,铁东排水渠南江社区段管渠破损严重但来水量大,已动工新建。管渠清淤工程预计于11月底完工,新建工程预计于12底完工,共计投资约600万。
  
  告别内涝市民有责
  
  记者了解到,除正在开工的工程外,还有部分近期项目正审批中。一是朱家垄至建设路将加建一条断面尺寸1.5*1.5米的箱涵,大众北路到涂家套机埠将加建一条2*5米的箱涵;二是在友谊河社区电影公司附近新建一个排渍机埠,添置2台75KW的抽水泵,解决该社区内涝问题。还有新建调蓄水体、涵闸、泵站、管渠等规划将在近年内逐步实施,届时,汨罗城区应对暴雨能力将由目前的3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
  
  “市民的初步处理污水意识都有待提高。”汨罗市政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大部分民房、餐馆没有建造化粪池等沉淀、降解、调蓄设施,所有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极易阻塞管道。
  
  同时,池塘、沟坝等调蓄水体被侵占现象十分严重。例如,百丈村新火站西北侧池塘是当地重要的调蓄水体,宽30余米,长300米。以平均蓄水3米深计算,该水体可容纳10万多方雨水,可有效消除该片区内涝现象。但是,自去年起,当地村民以该池塘在本地境内,可填土建房为由,不顾住建、规划部门再三劝阻,私自向池塘中倾倒泥土,导致蓄水面积大大减少,导致了今年火车站广场首次出现内涝。还有多个社区内的空间隙地被随意占用,已无法新建调蓄水体,内涝隐患增大。
  
  “告别内涝,还需政府、市民共同努力。”汨罗市住建局局长仇正勇表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快完成后续治理工程;加强规划监督,打击随意侵占现象。另一方面,家庭、个人要树立“防治内涝,人人有责”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排水、排污习惯,按要求建造好降解、沉淀设施,共同维护自己的家园。

来源:红网

作者:魏胜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10/23/41842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