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这段跨世纪的“邂逅”终于在湖南洪江古商城完成。作为当时受助的四个年轻人之一,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和各界期待已久的“廖厂长”相拥在古城,引发了一场关于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的大探讨。
跨越25年的相逢
“我见过15个中国首富,没有对他们难忘。唯独一个老男人,25年来,念念不忘!”再次见到廖厂长,吴晓波的开场白引来了现场观众善意的笑声,他将自己的作品《激荡三十年》赠送给廖厂长,亲手了结了心中25年的夙愿。
时间回到25年前,复旦大学四名学生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梁红(现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王月华(现深圳特区报总经理)、赵勇(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站站长)怀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心态想去看看真实的中国。然而四人在上海无法获得足够的赞助,无奈之下,他们在《上海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求助文章。湖南涟源人廖群洪看到这一消息后,主动联系上吴晓波,为他们汇去了7000元,使得考察小组得以成行。
20多年后,已成为中国著名财经作家的吴晓波在回忆起往事时,在网络上刊发了一篇文章《只有廖厂长例外》,称“从这位廖厂长身上传递到了理想主义的余温”。
此文章随即引发不少媒体人,尤其是湖南媒体人的关注,经过多方联络打听,“廖厂长”的下落终于明晰。
“当时认为他是中国首富,考察后我们特意赶到娄底拜访廖厂长,发现他并不特别富有。”吴晓波说,在他心里一直对“廖厂长”念念不忘,那份感激之情一直保存至今,也一直想要找寻“廖厂长”身上当年那种弥足珍贵的精神。
联手成立创业公益金
25年来,家国情怀和理想主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但是“寻找廖厂长”的温暖故事被重启后,他们的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仍然跨越了地域与时代,激起了广大读者与网友的强烈共鸣。
通过这次寻找,吴晓波对理想主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理想主义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上,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国家负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自己过怎样的生活,发现自己的专长,再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看看自己的专长能否帮助到别人,造福社会。
“25年前我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情,没想到竟然会在别人的记忆里生活四分之一的人生。现在的生活越来越物质化,但理想的火种应该在每个人心里继续燃烧。如果我们都能在困难的时候,相互搀扶彼此的人生往前走,明天会非常美好。”忆及往事,廖厂长也情不自禁感触万千。
“廖厂长”真名廖群洪,湖南娄底涟源市人,现居长沙,从事过机械业、地产业等行业,现从事矿业,与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是大学同学,现任长沙市涟源商会副会长。
活动现场,吴晓波和长沙市涟源商会各捐资100万,成立200万元的“吴晓波廖厂长青年创业公益金”。公益金主要用于湖湘青年学子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投资,解决青年人创业无资金、无经验、无社会资源三大痛点,以商业化运作达成公益化目的,力求使创业金形成自我造血功能,长期存在并造福湖湘学子,作为对廖厂长善行的回报。
“人的一生能做的事很有限,只能从小切口入手,所以有方向和目标,才能够走得准、走得远。”对于吴晓波和廖厂长而言,公益基金就是他们正在做着的力所能及而又意义深远的事。
来源:红网
作者:桂经天 黎鑫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