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58套集资房,20多年没办证
职工们所指的房子,位于建设北路上,共有两栋,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湘安管件厂所有,分别建于1986年、1988年,每套面积在50至60平方米不等,共58套,当年分别分给了在职职工。
20多年来,房屋一直没有办理房产证。“期间株洲两次房改,因为各种原因没‘搭上车’。这次政府解决历史遗留房屋发证问题,我们不想再错过。”盛丽萍说。
今年8月,管件厂领导召集两栋房屋住户开会,要求住户以90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房屋。
住户们对此很不理解。“建房之初,职工就分别按3000元、3500元和4000元三个档次,向湘安管件厂缴纳了建房集资款。且当初周边其他厂矿和我们同时建房,湘江氮肥厂以6000元一套的价格卖给了职工,建工集团五公司则以15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给职工,为何我们的价格高出这么多?”盛丽萍说,住在这两栋楼里的人多为下岗职工,生活窘迫,让他们一下子拿出四五万元买房,实在困难。
质疑:建房成本,暗含“水分”?
随后,职工们找到厂领导,想把价格调低。“希望比照周边厂矿价格,以180元/平方米卖给职工。”盛丽萍说。
但谈判结果仍未达到职工的预期。10月14日,湘安管件厂贴出调价说明:“第一栋价格调整为433.47元/平方米,第二栋为375.69元/平方米。”
说明中解释:“房屋价格按建房成本收取,包括房屋水电安装费、房屋结算金额和附属工程金额等。”
对于这样的结果,职工们显然不满意。“第一栋房屋建造时间早一些,为何每平方米造价比第二栋还高?第一栋房屋包括了6个门面,现在门面都已经对外抵押拍卖了,为何其造价也要算在房屋价格里?房屋周边修路产生的附属工程造价也算在了房屋价格里,这也不合理。”住户代表田杰说。
建议:企业与职工协调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10月27日,记者采访了湘安管件厂厂长温琪。他表示,这次调价,是结合了几年前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衡阳分公司的房改经验制定的,由于第一栋房屋造价凭证已销毁,因此其造价按工程总价减去第二栋房屋造价推算而来,附属工程、门面等工程造价很难单独分离出来。
湘安管件厂收取建安成本合不合理?这类厂矿房屋办证有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在解决历史遗留办证问题时,房产部门不额外收费,申请人只需缴纳正常的办证费用。”株洲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但办理的房屋首先要明晰产权归属。
“湘安管件厂职工当初缴纳‘集资款’后,再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株洲石峰区历史遗留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湘安管件厂尚未破产改制,这些房屋理应按照国有资产处置。
“不过,政策允许这类企业以自管产的形式将房屋以成本价出售给职工。”该负责人介绍,具体价格则由企业确定,“建议企业和职工协商解决,其他单位的价格仅做参考,无可比性。”
目前,湘安管件厂负责人表示,将把职工的意见形成方案,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来源:红网
作者:任远
编辑:杨洁 实习生 刘芳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