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的城镇化”如何破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淦璋 编辑:刘飞越 2014-10-31 09:19:21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市乘两型社会建设东风,探索出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图为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长沙湘江两岸风光。(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徐行 摄

  本报记者 陈淦璋

  不少人对城镇化一度理解为:城镇化就是土地城镇化,意味着征地拆迁、投资建设;城镇化就是城市现代化,积极造新城,以宽马路、大广场为荣。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此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省政府近日印发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今后六年新增城镇户籍人口850万左右,着重解决过去存在的“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大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释放政策红利: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实施纲要》提出,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和居住证“一证通”,实现流动人口凭居住证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到2020年全省以居民身份证为唯一标识。

  按照“优先存量、优先本省”原则,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从今年起至2020年,全省所有城镇原则上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长沙市、衡阳市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中心城区落户条件。同时,推动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就业能力强、进城意愿高的农业转移人口等落户城镇。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归纳来看,至少将给进城农民工带来四重利好:

  ——就业利好。农民工纳入了城镇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可以享受政府免费提供的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以及政府或用工单位、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升自身的创业就业能力。

  ——子女入学利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可以在公办学校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住房利好。今后将把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同时要求各地每年应将20%左右的公共租赁住房安排给符合条件的农民工。

  ——社会保障利好。允许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建立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解读】:在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下,进入城镇的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和文明,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透露:2013年我省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47.96%,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22.26%,相差25.7个百分点,说明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后并没有市民化。2012年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比2005年增长了76%,而同期城镇人口仅增长24.3%,说明我省城镇化质量不够高,基本上是靠占用土地红利、劳动力数量红利、资源环境红利而推动的。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认为,只有农民工及其家属“市民化”了,进城安居农民的土地流转和转让才可以大规模展开而没有流民泛滥之忧;同时,农民工及其赡养人口离开乡村,才会改变现有青壮年劳动力离土离乡、老幼病残留守农村的现状。

  承接人口流入:构建“一核六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

  《实施纲要》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县级市和县城为基础,以重点小城镇为补充,构建“一核六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一核”为长株潭城市群,“六轴”为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城镇发展轴、津澧-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城镇发展轴、石门-吉首-怀化-通道城镇发展轴、长株潭-娄底-邵阳-怀化城镇发展轴、长株潭-益阳-常德-张家界-龙山城镇发展轴、岳阳-常德-吉首城镇发展轴。

  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七大区域城镇群。大力促进岳阳长江新区(含市辖区、华容县、岳阳县、临湘市)、郴州大十字城镇群(含市辖区、资兴市、桂阳县、永兴县、宜章县)提质提速发展,加快培育邵阳东部城镇群(含市辖区、邵东县、新邵县)、衡阳西南云大经济圈(含市辖区、衡阳县西渡镇、南岳区南岳镇、衡南县云集镇、衡东县大浦镇)、永州冷零祁城镇带(含市辖区、祁阳县)、怀化鹤中芷城镇带(含市辖区、中方县、芷江侗族自治县)、娄底城镇走廊(含市辖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

  【解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袁湘江表示,本次《实施纲要》提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沿武广、沪昆、焦柳、洛湛、渝厦、湘桂等国家主要铁路干线,形成我省“三纵三横”城镇发展轴,即“一核六轴”的空间格局,并以此串联了省内14个中心城市和一半以上的县级市、县城。

  同时,发展岳阳长江新区等七大区域城镇群,主要是考虑城镇群目前已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已由单个城市间的竞争发展到城镇群之间的竞争。而通过做优做强县级市和县城,有效承接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

  预防“城市病”: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现在有些地方,空气污染、暴雨淹城、交通堵塞等“城市病”问题愈发突出,网友戏称为“下雨看海、路上看车展”。如果今后六年新增城镇户籍人口850万左右,会不会让城市更拥挤?

  对此,《实施纲要》提出了城乡环境整治措施。一是实施综合治理,推进湘江流域以重金属污染治理为重点的集中整治,强化施工场地扬尘管理,强化污染物减排;二是统筹城市交通管理,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加快淘汰“黄标车”,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重污染企业升级改造或搬迁退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五是建立长株潭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六是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同时,为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突出产业的支撑作用,调整优化省域、市域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的产业分工,加快提升改造现有产业园区,促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以“两房两棚”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以“两供两治”为重点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工程,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住房保障户应保尽保,实现县县通天然气,实现污水垃圾治理目标。

  【解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袁湘江表示,当前城市建设不能“见山就推、遇水就填”,应积极保护原生态山体、水体、湿地以及稻田、菜地等自然资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同时,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传承,将其融入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更新中,构建显山露水、城水相依、城山相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湖湘特色城镇空间格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淦璋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