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望城区书堂山脚下的书堂小镇,已打造成为唐风书韵风情小镇,游人流连忘返。余志雄 摄
楷圣故里书堂山 扫二维码看视频(贺菲菲/辑)
记者 唐群雄 实习生 罗雅琴
一位书法家,一座山,一个小镇……蓝天下的望城区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处处弥漫着让人“记得住的乡愁”,浸润着文化气息。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一个破旧的小镇,如今,这个具有历史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湖湘特色小镇是怎样建成的?11月28日,欧阳询全国书法大赛颁奖典礼暨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开园仪式将举行。近日,记者探访了芳姿初显的书堂山小镇。
小镇之美:野趣、唐风、书韵
书堂山街道书堂山村与何桥村的交界处,距长沙主城区大约20公里,一入此地,以卷轴和笔筒为造型的欧阳询文化园中的集贤门便映入眼帘。整个文化园规划面积2775亩,目前一期工程完工。书堂山脚下的小镇虽然还在建设,但以唐风为主调的建筑风格已经鲜明呈现在世人眼前。漫步小镇,由麻石、青砖铺砌的街道蜿蜒延伸,淡黄色调的古式建筑群错落其间,镇内矗立着集贤、忠勇、尚孝、书香、厚德五门,就连绽放着菊花的花盆上也刻着“儒僧问答诗”。
山下“唐风”意境扑面而来,山上也不乏“野趣”和“书韵”。山脚下稻香泉亭的顶部全部采用茅草编制而成。沿着步行游道走了30多分钟,记者在书堂山南山腰上见到了传说中的“洗笔泉”,石碑下面,清泉汩汩流出。相传欧阳询少年和晚年时期就在书堂山研习书法,练过字以后就在这里洗笔。登上书堂山山顶俯瞰,唐风建筑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给人梦回唐朝的穿越感。
书堂山脚下的书堂山中学,已有百年历史。这个古色古香的新校园有一门特色课——书法课。书法老师龙志山告诉记者,校园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楷圣小拥趸”,孩子们勤学苦练欧阳询书法,领略书法艺术之美,传承传统文化之髓。
从去年开始施工的文化园目前已经完成了稻香泉亭、亲水平台、登山游道的建设,欧阳阁、洗笔泉、读书台址、文笔塔、半山亭等享誉一方的“书堂八景”建设也接近尾声。整个建设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规划紧扣‘野趣、唐风、书韵’主调,欧式的、求洋的规划一律摒除!”书堂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涧波介绍,建筑原材料靠人力和骡子驮运上海拔196米的书堂山,山上连一条石凳的设置都遵循生态原则,不破坏书堂山的原生态。
小镇之变:居民乐享惬意生活
在记者和其他游客们眼中,看到的是书堂山之美。而在当地居民眼里,感触最深的是书堂山之变。
“以前这里破破烂烂,两排房子毫无特色,徒具楷圣故里之名。”48岁的农民谢春宏颇有感慨,书堂山自去年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政府帮助他们把从前的灰墙瓦屋整饬一新。而今,他住在翻修后的新房里,每天出门看到的就是一片园林式的建筑,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梁英24年前嫁到此地,她做梦都没想到,书堂山有今天的变化。如今她经营着一家“辣妈柴火饭庄”,收入不错。她说,若不是因为欧阳询文化园的建成,她的生活仍旧是洗衣、刷碗、话家常。
近日,书堂山举办了文化创意创业大赛,“舌尖上的书堂山”、“笔尖上的书堂山”,这些创意方案将吸引一批青年才俊来此创业。未来,在书堂小镇岁月悠长、文墨飘香的石板长街上,客栈、书吧、创意坊等将不断涌现。可以想像,居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红火。
古老的文化成就了书堂山,书堂山也将延续千年的文化。在76岁的退休教师曾敬仪看来,文化是乡愁中的重要因子。当初,为了记住乡愁,他花费多年心血编写了《书堂胜境》一书,在政府的帮助下,这本书就快付梓。今年,曾敬仪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钱币捐给欧阳询文化园,成立“钱币博物馆”。就这样,一脉相承的书堂山文化,经过岁月的洗礼,在不断延伸,在不断升华。书堂山正逐步蝶变成一个中国书法的新圣地,湖湘文化的新典范,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书堂小镇之变在望城不是个例。望城把古镇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来保护和建设,探索了一条古镇群落的复兴之路。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对全区的文化工作提出了“繁荣群众文化,建设五乡望城”的总体要求,即建设“陶艺之乡、剪纸之乡、诗联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陶艺之乡铜官、戏曲之乡新康等一批特色城镇脱颖而出,惊艳了世人的眼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群雄 罗雅琴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