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凰县高寒山区基本实现人均1亩产业开发规模

来源:红网 作者:傅海清 编辑:杨洁 2014-11-17 10:47:3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凤凰站11月17日讯(通讯员 傅海清)11月16日,笔者从凤凰县扶贫开发办获悉,自2011年凤凰县腊尔山高寒山区作为全省24个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试点以来,凤凰县按照一改两扶一强“121”扶贫工作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为重点,全面推进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先行先试工作。截止目前,腊尔山高寒山区已成为第6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委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初步形成了烟、菜、药、果、养五大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人均1亩产业开发规模。
  
  为加快腊尔山高寒山区农业产业开发,凤凰县积极推行一名特派员、负责带动n个乡土科技人才骨干、建立一个示范基地的“1+n+1”工作模式。实施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产购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机制、构建了“责任+机制+问责”工作模式,选派了28名科技特派员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在专业村培植上逐步实施“1+5”模式,即:一村选派一名产业特派员,抓好五件事:帮助村里制定一个整体发展规划,明确村里发展方向和路子;指导村里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搞好产业开发;协助村里完善一套土地流转机制,推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引导村里找准自身特色优势,开发一片成规模的产业基地;寻找一个合作销售伙伴,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同时,凤凰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不变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组建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托有限公司,承接农民的流转土地,做好产业规划,筛选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大户,将承接的土地租赁出去,用于从事农业开发经营,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起来,推动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今年已在两林乡板交村、农垦场完成土地流转10000亩,实现种植3000多亩示范基地。
  
  凤凰县还在该项目地区强化农民自主开发主体,以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为抓手,健全开发激励机制,并在水、电、路、棚等基础建设投入上给予帮扶。引导农民结合凤凰旅游发展,瞄准蔬菜市场,推广高山“反季、绿色、安全、富硒”蔬菜,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组建腊尔山蔬菜产业发展公司,实行公司整合资源,合作社组织生产,农户积极参与的开发模式,实现“一村一品、订单生产、合作组织、连片开发、专业管理、公司销售”的目标。
  
  腊尔山高寒山区特色鲜明的山地烟叶成为“白沙”、“芙蓉王”、“中华”等知名品牌的重要原料,人均年增收600多元,生产规模为2.1万亩。与湘泉药厂签订部分金银花、何首乌、丹参、板蓝根、桔梗订购合同,与湖南省航天建筑有限公司签订部分杜仲收购合同,在药材合同收购上作了有益尝试。支持发展适合腊尔山地区气候条件的枣子、梨子等水果产业,柳薄乡米坨、拖排、柳薄、追屯村引种枣子开发2100亩已初见效益,禾库镇排云村梨子700亩最高年产达45万斤。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依托农村合作组织,今年发展蔬菜产业5000亩,共完成300亩百合、150亩黄柏、2200亩杜仲示范基地,红心猕猴桃120亩。全地区今年养殖湘西黄牛3500头,生猪1.5万头,山羊6000头。培育养殖大户10余户,三大牲畜饲养量已占全县的16.5%。

来源:红网

作者:傅海清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11/17/417777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