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子乱甩胳膊做锻炼 肩关节脱位成“长短手”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王丽菊 汤雪 编辑:何冰 2014-11-25 22:17:4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11月25日讯(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王丽菊 汤雪)来回走走路、甩胳膊做锻炼、活动手指头……这对于长沙35岁脑卒中男子覃先生(化名)来说是每天的必修课。他认为只要坚持甩胳膊就是在做康复训练,谁知这样才持续一个月,自己竟然变成了“长短手”,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检查,追究原因,发现主要是平时的锻炼方式和睡眠姿势不对所致。
  
  今天,红网记者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看到覃先生正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今年35岁的覃先生是某汽车公司销售经理,平时应酬多、工作压力大,作息也极为不规律。10月中旬,他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流口水等症状,当时未引起重视,后来到医院检查,竟然被诊断为脑卒中,由于入院治疗不及时,还留下了后遗症——左侧肢体功能障碍。“我的左胳膊使不上力、抬不起来,这种病后期康复需要多动,所以我一有机会,就会经常用劲甩胳膊。”覃先生告诉记者,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一个月,他的左侧手臂肌力没有明显改善,反倒让自己“甩”出了“长短手”——左臂明显长于右臂,家人带着他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肩关节半脱位,需立即入院做康复治疗。
  
  “脑卒中,俗称中风,不少脑卒中患者由于未及时治疗,很多都留下了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师郝丹说,考虑到覃先生是脑卒中所致的左上侧肢体功能障碍,在他入院时,医生除为他做检查外,还详细询问了他日常生活情况。

  “我们发现患者在家卧床休息时,并没有注意自己体位的摆放;平时坐起来或站立步行时,胳膊一直都处在下垂状态,还很喜欢用力地甩胳膊做运动。这些都是导致他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原因。”郝丹医生解释说,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中最灵活、最不稳定的关节,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是保证上肢功能正常和身体协调运动的基础。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表现为肩胛带肌肉瘫痪、肌张力降低、上肢向下脱垂,使肩关节囊和韧带松弛而被牵引;当患者处于坐位或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肱骨头从关节盂下滑,容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引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骨质疏松、皮肤破损等问题,因此卒中康复一定要尽早进行,一般是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性缺陷不再发展,48小时后就可以做对症康复锻炼。”郝丹医生解释,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的3个月以内,若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锻炼,各项功能恢复的效率会明显减低。对于卧床的卒中患者,要特别注意体位摆放,平躺时最好能在患肢的肩胛骨后垫一个枕头;当患者保持坐立位或站立位时,最好配一个跨肩式的肩带,将患肢悬吊以减少重力作用,悬吊时长可持续到患肢能自主向上抬举90度为止,平时也要特别注意锻炼方式,切不可随意乱摆手臂。
  
  【相关链接】专家教偏瘫患者如何巧睡觉?
  
  (红色是患侧肢体,白色为健侧肢体)
  
  1、患侧卧位的体位摆放要点
  
  头部:有良好的支撑,稍高于胸部
  
  上肢:前伸>90°,前臂旋后,伸腕
  
  下肢:伸髋位,稍屈膝
  
  躯干:可稍向后旋转,后背以枕头支持
  
  健侧:上肢放于体侧或后面枕头上,下肢迈步位,髋膝以<80°的舒适体位自然屈曲,在下肢之间置一长枕。

  

  2、健侧卧位的体位摆放要点
  
  头部:有良好的支撑,稍高于胸部
  
  上肢:前伸,肩前屈>100°,垫枕
  
  躯干:保持完全侧卧,避免半腹卧位
  
  下肢:屈髋屈膝,垫软枕至足部以下
  
  健侧:髋膝微屈,自然放置即可。

  
  3、仰卧体位的体位摆放要点
  
  头部:多转向患侧,枕头避免垫至肩部
  
  上肢:肩胛下垫一长枕至患侧上肢远端,保持肩关节充分前伸,伸肘,伸腕
  
  下肢:以长枕垫于患侧骨盆及臀部。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王丽菊 汤雪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11/25/417526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