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伯英的侄孙缪俊杰正在故居内介绍着家族成员的情况。刘晓东 摄
红网长沙县站11月27日讯(星沙时报见习记者 周佳艺)拜访缪伯英故居正是晴天,通往故居的道路尚未修缮,行车走人都需小心。坐北朝南的故居,原本是大三进两天井的布局,如今已看不到原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堂后的大部分房屋被拆掉建造公社食堂。立于天井中央,缪伯英的画像挂在正堂,穿堂风而过,历史依然回响耳边。
“祖姑母一辈子在外干革命,也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知道她已为革命献身。”缪伯英故居的看守者缪俊杰是缪伯英的侄孙,如今已有73岁高龄。说起自己的祖姑母,缪俊杰说家人也只能通过后来的文档资料稍作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亲自写信至缪家,告知缪伯英已牺牲一事,而信件却也在十年浩劫中遗失。
如今,仅有故居正堂左侧的一间房屋被专门用作缪伯英生平事迹的陈列室,记录着她革命的一生。
“女状元”进京学马列
“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祖姑母去北京的路费是家中东贷西借,甚至典当了一些东西才凑起来。”缪俊杰讲述当年的历史,1919年7月,缪伯英以长沙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系。用今天的人们的话来说,缪伯英就是湖南当年的高考状元。
当时的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广泛流传,各种进步社团也纷纷涌现。缪伯英在进京不久,便结识了湖南老乡何孟雄,在何孟雄的引导下,缪伯英对北京大学的社团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便加入了北大的工读互助团。工读互助团由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王光祈等17人联合发起并募集经费,是一个自愿组成、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团体。一群进步青年从事缝纫、编织、刺绣等工作,怀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追求,过上半工半读的生活,以期改造社会。
“要做衣服吗?请快到椅子胡同东口北河沿17号。手工精致,式样合宜,必能令诸位满意。”这则出自缪伯英之手的广告当时刊登于1920年10月16日的《北京大学日刊》上。此时的工读互助团已显现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不久后,那些原来的发起人、参与者,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毛泽东、施存统等人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共产主义小组。
在李大钊的引导下,缪伯英摒弃了对工读互助主义的幻想,逐步摆脱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认识到: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通过斗争的手段,才能粉碎旧政权,改革旧制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缪伯英,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举行,缪伯英参加了会议,成为北京地区第一位女团员。就在这个月,刚刚诞生一个多月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内部,坚持无政府主义观点的人退出了。为了充实组织的力量,李大钊决定从青年团员中吸收缪伯英、何孟雄、邓中夏、高君宇、李骏5人入党。当年21岁的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
回湘领导妇女运动
1921年,缪伯英和何孟雄结成革命连理,位于北京景山西街的中老胡同五号寓所也成了组织的联络点。
1924年5月21日,由于叛徒告密,北洋政府密令京师警察总监,缪伯英当即离京回湘暂避。回到湖南后,缪伯英接受省第一女师校长徐特立的聘请,担任了附小主事。女师附小是中共地下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她利用这个公开的身份,继续开展工作,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化妆成笔墨商的地下工作者。
“祖姑母曾经在这开过会,这房子里原来都是书柜子。”在一间卧房里,缪俊杰指着空荡的房间说,那时家里人仍不知这群开会的人讨论的话题。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湖南成立“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缪伯英领导开展罢工、罢市、罢课、销毁日货的斗争,尽管此时的缪伯英已临近分娩,却终日往返于长沙各校间。“沿途散发传单如雪片纷飞”、“市民接阅者多如盈把”、“多有赤足或著草履者”…… 在她的指导下,女学生成立了“女子宣传队”、 “女子纠察队”、“女子募捐队”等,夜以继日奔走于大街小巷宣传爱国与革命。当时的中共湖南区执委书记李维汉称赞她为“杰出的妇女工作者”。
因伤寒辞世,年仅30岁
1927年,缪伯英奉调上海,以华夏中学物理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紧张繁重的革命工作,艰苦的生活环境,使缪伯英食无定时,居无定所。
1929年10月下旬,积劳成疾的缪伯英感染上了伤寒,被送往宝隆医院抢救。因医治无效,不幸溘然辞世,年仅30岁。
弥留之际,缪伯英仍对丈夫何孟雄说:“我既以身许党,就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辞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憾事!”
令人悱然的是,缪伯英原存于上海扬州会馆的灵柩因会馆改造而不知去向,何孟雄英勇就义后,一双儿女被送入上海孤儿院,日军进犯上海时,在战火中失散。
缪俊杰说,缪伯英在家中留下的物件已绝踪迹,历史风云已过,追忆亲人,也只能空听往事。
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能够接他的班,继续看守这所老宅,守住最后一点历史的踪迹。
人物背景
缪伯英(1899-1929)出生于长沙县清泰乡缪家洞枫树湾(今开慧镇飘峰山村缪家洞枫树湾)一书香门第世家,父亲缪芸可系晚清秀才,曾任湖南省教育司司长。1919年,缪伯英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在校期间,参加北大工读互助团,后受李大钊教育启发,参加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第一个女党员。
在京期间,她兼任《工人周刊》编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史上第一位女新闻工作者,领导过多次大规模学生、工人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曾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任妇委会书记、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在上海与丈夫何孟雄长期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10月因病在上海去世,时年30岁。逝世后一年,何孟雄不幸被捕,1931年英勇就义,一双儿女失散于战乱中,下落不明。
来源:红网
作者:周佳艺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