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常中国】传统手工织布的现代升级

来源:设计长沙 编辑:王娉娉 2014-11-28 10:48:54
时刻新闻
—分享—

  易洪波,湖南浏阳人,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2011年在长沙创立了个人工作室“单人旁”,当时本想弄出一个时装品牌,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搜集整理关于浏阳夏布的一些资料,现在向国内的服装品牌推介浏阳手工夏布、经营自己的布料品牌“夏木”(Summerwood)成为他主要做的事,他说“我希望能恢复浏阳夏布原有的高端品质,同时也能赋予其崭新的面貌,发展出一种新的夏布风格。”
  
  注:夏布,一种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
  
  设计长沙:
  
  和机器织布相比,手工土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易洪波:
  
  相对于绝大部分以机器纺制的大批量面料来说,以手工方式制作的面料显得比较传统,比较“落后”,比如产量小,工期长,布幅窄小,且品质不稳定。一匹布做得好不好,往往要看当地的物产环境、气候、文化传统,以及每一位织布工人的手艺如何,还要看他对织布手艺的态度、情感。在大部分人看来,手工面料太贵、太慢、品质不稳定,与价廉物美、丰富便捷的机织布相比,它并不适合现代人的注重效益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手工面料快速凋零几近绝迹的原因:它落后于时代。
  
  但手工面料有另一种好:它接续传统,与自然相通,和谐、内敛、质朴、细腻,积存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是极其珍贵的物质文化遗存。相对应的,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的机织布,是一种丧失了创造性、手艺、个性,失去了与自然、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是无根的产物。
  
  在我看来,机械织造和手工织造最重要的差别,就是缺乏自然的、人文的“灵性”。比如浏阳夏布的原材料就来自于本地随处可见的苎麻,湖南人都非常熟悉,用这种物料织出来的布,可以看到人与本地的生养关系,进而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它就像“什么样的山水养什么样的人”一样,是有特定气质的;但机织布并不依靠环境、人文、情感等这些元素,而是产生于资本控制、机械生产、市场逻辑等等这些普遍一致的因素,如此出来的面料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另外它具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制性、大批量和持续更新,为了维持这种持续不断的生产和利润,还会造出所谓的“大众消费”和“时尚潮流”,比如我们买衣服总是想买最新最时髦的,因为他们宣传“新的是好的”——当代社会的主流思维逻辑即如是。实际上这种观念只有物品丰富到可以大量浪费而毫不足惜的时代才会产生,而大批量生产尤其是机械复制式的生产,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前提的,这种对自然资源的关系可以用剥夺、抽取来形容——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自然资源被快速消耗的主要原因。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就是与自然协调的,这体现在“勤俭”观念上。在那个时代,一匹布可以用很久甚至好几代人,那是一种“前现代”的生活方式,跟现在这种肆意挥霍的“现代生活”完全不一样。而手织布是一种悠久的、可以传承的物产,而不是单纯用来消费的,每一匹布都体现了自然的灵性,以及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
  
  设计长沙:
  
  浏阳夏布相比其他手工土布的独特优势在哪里,能否介绍一下浏阳夏布的发展历程,它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
  
  易洪波:
  
  事实上,湖南自古就出产优质麻布,而浏阳地区出产夏布的历史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宋代,到了明代末期,此地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加上独特的绩麻漂白织造工艺,令浏阳出产的苎麻布有“鸡骨白”的美誉,嘉靖年间(约1522年)即作为贡品选入宫廷,“浏阳夏布”自此扬名。到了清末,浏阳夏布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奖,斐声海内。谭嗣同曾有专述《浏阳麻利志》,称“我浏阳以麻布战天下之商务,未尝遇敌。”民国之后,浏阳夏布还在1929年的国货展览会上获得特等奖,彼时可谓浏阳夏布最盛之时。即使在建国之后,浏阳夏布仍然位列“浏阳四大特产”之列,是最重要的外贸出口物之一。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浏阳夏布出口达10余万匹,当时浏阳高坪、杨潭、古港、镇头等地均牵纱晒布,各村机抒之声不绝于耳。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浏阳夏布的生产和销售急速衰落,与之对衬的是浏阳花炮的迅猛发展,导致夏布从业者纷纷停机转行,至今整个浏阳境内仍然坚持夏布制作的从业者不足百人,国内市场几乎绝迹,仅有的零星产量,唯有出口到日本才有市场。
  
  设计长沙:
  
  你个人为什么选择做浏阳夏布,你对这个品牌未来的愿景是什么?
  
  易洪波:
  
  之所以选择从事浏阳夏布的推介,很多因素,其一,这是老家地方出产好东西,即便放在全世界来看,也是极好的物产,背后有我们本地的文化,不应该看着它自生自灭。另外,我自身学的是服装设计,在面料上我比较偏好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中又特别喜欢苎麻,而苎麻中最好的出产,就来自我们老家浏阳,因此没有理由不关注。第三,我个人非常喜欢民间文化,喜欢自古一些手艺,比如打铁、木匠、画画、裁缝、唱戏等,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乡下人所称道的“呷饭”的手艺,夏布织造就是浏阳本地最具特色的手艺,别处不一定有浏阳的好。
  
  此外讲远一点,手艺是一种前工业时代的文明,也就是说,用手进行劳动、生活,用手与自然打交道,是一种快要消逝的文明。现今我们不但在经历工业化的巨大变革,同时还在进行信息化的革命,这种变化之大,却发生在仅仅几十年之间,过去几千年来所习惯的一切,突然就变得毫无用处,我们还来不及学习新的一切,就已经忘记了曾经最熟悉的一切。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希望能在这个急速往前冲的时代,回头看看,或者往回走走,去做一些真正与自身相关,与我们的来源有关的事物。
  
  最后,我也希望能在从事夏布推介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真正属于我们本地的、中国方式的现代性。西方的工业革命及其现代性的来源,都与他们的物质技术有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17世纪英国纺织业革命中的珍妮纺纱机,自那以后西方的文明开始进入到以机械取代手工的资本主义阶段,整个现代文明就肇始于这一关键技术上。每个地方进入现代社会都有不同的方式,德国、日本、台湾都不太一样。而我们中国呢,中国的生产制造自古就很发达,但现在仿佛只有廉价、山寨就是现代中国,如果中国的现代性只是这个特点,就有很大的问题。事实上,古代中国一直以精致优雅著称,比如丝绸、瓷器,比如我们的浏阳夏布——如果浏阳夏布只是粗制滥造的乡间土麻布,那日本人也不会跑到我们浏阳来几十年不间断地进口夏布,而日本人是以要求严格著称于世的。
  
  基于此,我没有理由不关注夏布,更没理由不将夏布的推介研究作为我所要从事的事业。
  
  至于愿景,我说不上来,只是禀持良心做事吧,比如有几个原则,尽量以手工制作,尽量以植物染色,尽量在浏阳本地生产,尽量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尽量服务于本土市场,尽量以现代化方式操作……总之,我希望能恢复浏阳夏布原有的高端品质,同时也能赋予其崭新的面貌,能发展出一种新的夏布风格来。简言之,即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夏布有创新,最好能开一派新风,令越来越多人看到并由衷喜欢浏阳夏布。
  
  设计长沙:
  
  国内现在传统布料的发展状况怎么样,有哪些缺失,又有哪些做得好的例子?
  
  易洪波:
  
  如果你说的是具体到手工面料层面,并且是以商业品牌的方式操作,这样做的人很少。除了民间的夏布织工外,我所知不多,还需要再多了解。
  
  设计长沙:
  
  在国外、例如日本等其他国家,类似你这样做布料的人是以什么模式进行操作的?
  
  易洪波:
  
  说到日本,他们之所以有不错的传统工艺的存续——其实各行各业都有不少,不止是传统面料。他们的文化传统做得好,有很多原因,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拿传统面料来说,日本的关西、东北,以及冲绳地区的一些当地产品,是受到产权保护的,一些商号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而我们呢,其实在解放前也跟日本差不多,但解放后公私合营之后,很多上百年的家族商号就灭亡了,这真的是最彻底的革命。而一起被铲除的,还有传统手艺、规矩、讲究以及风俗等,这都是文化习惯。日本在近代以来有一些“洋服裁剪学校”,都是私立的,其实是教殷实之家的太太和女儿做女红,是传统女红教育的现代化,包括还有插花、礼仪等等,中国在近代也有,像女校等,但一直没有日本保持得好(可能跟五四以来的男女平等有关),而这类教育树立了一种新的女性形象,即便是全职太太也是很现代的,但又没有与传统断裂,而我所关注的好几位“染织作家”,比如石垣昭子、真木千秋、关根由美子等,她们大多毕业于这种私立的女校,学习了织布、缝纫等女红课程,或者也进入文化服装学院、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等,甚至还会出国学习、工作——战后日本与西方几乎一体的,他们的当代文化接受了六十年代的洗礼,很多艺术家设计师都直接活跃在西方,而不仅仅在日本国内。像胁版克二,是芬兰著名面料品牌Marimekko的设计师,早在1960年代就在芬兰任职,创造出经典的BOBOO图形,流行于当年的嘻皮文化。他后来去纽约工作了一段时间,最后回到日本,创立了SOUSOU品牌,这是一家坚持传统日本工艺和文化的面料品牌。
  
  其实像这一类的面料品牌,国内已经有零星案例了,比如做牦牛绒的Norlha(诺乐),这是一家位于甘肃藏区的面料品牌,由藏美混血的德成益西创办,她成长于西方,但为了促进藏族传统手工艺,她2005年起在祖居地甘肃安多地区创办了Norlha,她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改进了传统藏族牦牛绒的织造方式,为了培养藏民的生产技能,她将他们带到东南亚进行学习培训,Norlha的品质高档,进入到西方一流的时尚品牌之中,比如Balmain,Lanvin等。她的成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勇气。
  
  设计长沙:
  
  推广手工布,做这个品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易洪波:
  
  从我2013年7月开始正式从事夏木面料的运作,到现在也做了展览之类的推广活动了,当然也在持续地进行面料的生产和销售,在这一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是,今天很少有人了解这种面料,但当他们真的明白了这是很好的传统物产之后,几乎都会很感兴趣,但他们仍然不能明白,今天为什么还要织造这种老布,以及这种面料的好处是什么。他们会习惯性地货比三家,认为即使你坚持手工织造,坚持植物染,坚持环保方式,但对他们来说,这并不带来任何优点,反而与大批量的机织布一比,这些优势瞬间变成了劣势。比如坚持手工织造会带来布幅狭窄,不符合当今的制衣要求,坚持植物染色会拖长工期,布料颜色并不丰富,还不鲜艳,无法令穿着者更显靓丽夺目,而环保方式只会令织造成本在手工的基础上更加变本加厉…这一切,都使得消费者对这种面料变得漠然,即便他们了解之后,也仍然拒绝理解。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但也恰恰是最值得去做的原因。
  
  当然,作为初创的品牌来说,最大的问题,当然是资金、人员、生产、销售等等一系列环节上的困难重重,如果能得到更多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这项事业势必会开展得更加顺利。
  
  设计长沙:
  
  现在夏木主要以什么方式运营?已有的作品和合作有哪些?下一步的推广计划是什么?
  
  易洪波:
  
  我们目前主要是在时装业进行推介,当前合作的品牌有“没边”(Boundless)、“消化”(Digest Design Workshop),两个设计师品牌,非常小的规模,但设计品质都非常棒,其用夏布设计的作品,非常准确地传达出了我希望达到的目标:传统、手艺,但有现代意识。另外,由两位瑞士人创立的以北京为基地的环保时装品牌NEEMIC也是我重点的合作对象,他们所坚持的可持续性、本地化跟夏木面料所坚持的原则是一致的。除了时装业,夏木面料还会在餐馆、家居、酒店、产品设计等领域进行推介,目前有一些客户,接下来会着力在这一领域进行推介。
  
  接下来会有一组名为“走马观花”的产品计划,是夏木面料在进行面料服务之外,首次试水面对普通消费者的产品推介。夏木面料希望能成为像MakiTextileStudio,FogLinenWorkshop,以及像Norlha一类的品牌,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将浏阳夏布带入到当代的时装领域,同时也能日渐成型的东方主义的高端生活方式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因此,产品系列,和面料系列,是夏木同时需要进行的两方面的业务。

来源:设计长沙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