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妹子林逸心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美国艺术节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邓瑶 2014-11-28 09:54:53
时刻新闻
—分享—

  彭萨科拉市市长阿什顿·海沃德接见林逸心。资料图片


  
  这是美国彭萨科拉新闻日报11月8日报道林逸心陶艺作品的版面截图。


  
  林逸心现代陶艺作品。资料图片

  记者 朱华
  
  说到陶艺,一般人都会想起陶艺家们满手泥巴、围绕着拉胚机不断拉伸的制作场景,那么你见过用轻薄、充满弹力的气球制作的陶艺作品么?中国青年艺术家、长沙妹子林逸心就独创了这门绝技。
  
  美国最受欢迎的综合艺术节之一、2014大格尔夫海岸艺术节日前落下帷幕,作为唯一受邀的国际艺术家,林逸心到当地5所大、中、小学讲座,在塞维尔广场和200多位美国艺术家一起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得到彭萨科拉市市长的接见,接受多家美国媒体采访和报道。
  
  昨日,本报记者与刚从美国回到长沙的林逸心取得了联系,了解了这位长沙妹子的艺术成长之路。
  
  A 用气球制作陶艺捕捉残缺美
  
  如同某种被剥开的果皮,又如同打破的蛋壳,造型独特、薄如蝉翼却又坚硬无比……这就是林逸心的陶艺作品。
  
  早在两年前,伦敦艺术大学国际学术处主任、英国著名收藏家肯尼斯·瓦尔克教授就收藏过她的两件陶艺作品,他曾撰文评价:“林逸心的作品有一股魔力般的气质,如同海滩上易碎的贝壳,有着精巧的材料和微妙的色彩。它们总是给人一种强烈的触摸感,让观者想去把玩,并细细观察它们的结构和质地,如同面对一个珍贵的宝石。”
  
  说起陶艺作品,林逸心充满了爱意:“世界是脆弱又敏感的,你有一件东西却并不拥有它,因为它不会永远存在。我想传达一种对残缺和消逝美的赞叹和捕捉。”她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并将其神韵注入到作品里。
  
  “还在硕士期间,我就尝试用气球作为模具,因为它非常有伸缩性,还有我最喜欢的圆形。在无数次失败后,我找到了最佳泥料的配方,利用气球和泥浆相融相生的特性,进行创作。”林逸心先用气球做出大体形状,再塑形加入质感,低温素烧过后,再运用不同上色方式,影青釉、金属釉等,经多次高温烧制,达到最终通透、清亮的奇异效果。
  
  2014年9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刊载《中国古代的“瓷都”景德镇拥抱21世纪》,介绍了包括她在内的3名中国陶艺家,之后此文被《参考消息》全文转载。
  
  B 美,跨越时间、种族和国界
  
  “因为陶艺,我们的情感跨越时间、种族和国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林逸心说,参展期间,她的作品不仅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美国观众,也收获了一份份跨国友谊。
  
  一位从事癌症护理工作的美国护士专程从外地来到艺术节现场,买下了三件陶艺作品。她很喜欢逸心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生命是脆弱而细腻的,而美本身就不完美也不永恒。她回去后把作品放在医院,提醒人们:生命很脆弱,且行且珍惜。一位88岁的美国老奶奶拄着拐杖来到林逸心的展棚,她的好朋友非常喜欢逸心的作品,但身体不好不能出门,便嘱咐她来帮其买一件作品。林逸心当场表示要送一件,但老奶奶执意付款,于是林逸心将一件很漂亮的彩虹陶艺作品按100美元卖给了她,老人感动得连连表示:“Youaresuchaspecialgirl。”
  
  林逸心说:“做陶艺,不仅仅是带来视觉美,而是真的从心灵上打动人,正面的影响更多人。”因为林逸心的到来,组委会特意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插在她的展棚前,这也是此次艺术节上唯一的一面外国国旗。
  
  C 愿做中西文化的沟通者
  
  2007年,林逸心从长沙市明德中学考入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系,2011年,她又成功地被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录取。“其实我在上高中时的成绩并不怎么好,尤其是数理化。很幸运大学之后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艺术,然后慢慢发展并且越来越专注和深入。”林逸心说。
  
  林逸心的父亲是一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母亲是一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父亲的心愿是让女儿长大后当个钢琴家或音乐家。但高一结束时,她突然表示想改学美术,父亲很快答应了她。她的出色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时崭露头角。2012年9月,在伦敦艺术大学毕业展上,她创作的20多件现代陶艺作品全部成功拍卖;2013年6月,她25万字专著《在英国的419天》公开出版发行。
  
  硕士毕业后,长沙两所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林逸心跑到江西景德镇,与乐天陶社签约工作一年。在这里她认识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陶艺家。2013年底她辞去工作,全职做陶艺。
  
  林逸心在专注于创作的同时,还与朋友一道发起了名为“景德镇手艺”的项目,他们用四个多月时间走访了景德镇的大部分传统作坊,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每天都有可能消失的传统手艺人的手姿及其背后的故事。今年9月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景德镇手艺”纪录文献图片展,引起了许多西方陶艺家的密切关注。
  
  “我对东西方文化尤其是陶瓷文化很感兴趣,如果可能,我很希望能做一个中西文化的沟通者,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西方,也让更多的西方人认识中国。”林逸心告诉记者。
  
  对话家长
  
  各个年龄段让她拥有自主选择权
  
  记者:孩子最开始学钢琴,转而学美术,作为家长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的?
  
  林绿琪(林逸心父亲):逸心七八岁时我发现她有点艺术细胞,喜欢唱歌,常常拿着我的口琴和笛子瞎吹。我当时就想,如果她长大当个钢琴家多好!于是拿出所有积蓄买了架珠江钢琴,这一学就是四五年。但在高一学期结束时,逸心突然对我说,要学美术!当时我真的有点转不过弯来。但我知道逸心的个性,认准的事是很难说服她改变的。于是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学习美术的基础是素描写生,既枯燥又乏味,略懂一点绘画基础的我,曾连续三四个月和逸心到烈士公园、湘江风光带等场所素描写生。我就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她,老爸这一把年纪了都能画好,你凭什么画不好?
  
  记者:您觉得孩子成功得益于哪些性格的养成?比如独立、肯思考、勤奋等?
  
  林绿琪:作为家长,对孩子既不能不予管教、听之任之,也不能事无巨细,控制过严。我非常注意在逸心的各个年龄段让她拥有自主选择权,让她独立思考,表现自我,家长只是尽其所能地起到些警示作用和引导作用,这样才会让她真正感受到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创建快乐的家庭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猜疑、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的。我不要求逸心如何听话,但我要求她必须积极,必须努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邓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