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浏阳:驻守西藏14年,从青年到中年,浏阳人伍国强将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高原是他的第二故乡。
2014年4月,回家乡4年后,藏族人民的一声召唤,让我市荷花街道动物防疫检疫站的工作人员伍国强再次奔赴高原。作为唯一参加湖南省第二批短期援藏专业人才的浏阳人,这次他将浏阳先进的动物防疫防病技术教给了藏区牧民。
在援藏的6个月里,翻雪山、走悬崖,他穿烂了3双牛皮鞋,白净的面容上也有了独特的高原红,可他却高兴,“我要么不来,来了,就要为藏族人民多做事。”
心系藏区
重回“第二故乡”传授先进技术
“西藏就是我的第二故乡。”1997年,高中刚毕业的19岁浏阳永安小伙伍国强,成为驻藏部队中一员,这一去便是14年。2010年,已是中年的伍国强退伍回到浏阳,高原的蓝天白云却成了他抹不去的记忆。2014年4月9日,回乡后四年,他作为浏阳唯一一名参加湖南省第二批短期援藏的专业人才,再次来到了西藏。在贡嘎县,海拔超过5千米,空气稀薄,还下着雪,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们的高原反应都很严重,气都喘不过来,有人熬不住回了湖南。”
刚去才几天,当地一个村子里有5头牛由于败血症导致了死亡,牧民打来求助电话,他立即赶往村落。可是,望着眼前两座5千多米被皑皑大雪覆盖的山,伍国强愣住了,“村子在山那边,小路旁边就是悬崖。”可是,村里的几百头牛羊急需治疗!伍国强咬紧牙关,跋涉3个多小时才到达村落,此时,鞋底都被鲜血染红。
“打防疫针不能用9厘米的针头,这样注射的效果不好,要用12厘米的针头。”援藏的6个月里,伍国强走遍全县的8个乡镇、41个村子,他没有双休日,天不亮就要赶往牧民家中,手把手地教当地牧民关于动物防疫防病的技术,“下雪冷的时候,全身发抖,我只能在原地蹦蹦跳跳发热。”天黑后,伍国强摸黑返回住处。“我3双厚皮鞋丢在了高原上,鞋底都是洞。”
推迟归期
为藏族人民关上风险门
10月初,援藏即将结束,贡嘎县却突然爆发疫情,一头头牛羊染病倒下,牧民伤心的样子刺痛了伍国强的心,“这是牧民的财产啊!”
“我留下,你们先走。”伍国强没有和同伴一起返回,他转身进入疫情最严重的岗琼村,连续5天,他赶往村子里每户牧民的家中,为他们的牲畜做疫情检查。
“他们都相信我,叫我'伍老师',要我做了检查后才安心。”检查完最后一户牧民家的牛羊,已经是第5天晚上的12点多,牧民热情地拉着伍国强到家中做客,“十几个人围着一个火炉,我教藏民说浏阳话、唱《浏阳河》。”香浓的马奶茶、金黄色的烤全羊,伍国强受到了热情款待。
准备回去时,伍国强看到许多游客直接将宠物通过飞机带到西藏,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病毒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染进来。”
于是,伍国强再推归期,他带着拉萨当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机场进行现场巡查,指导他们如何建立规范的检疫站,“怎样检查、如何处罚等方面,全是我在浏阳学到的一套模式。”
只要有需要
期待第3次“高原红”
10月15日,推迟了一周归期的伍国强踏上了回程,“我没有告诉牧民。”然而,当伍国强正要上车的时候,“伍老师等等!”远处传来呼喊声,几名牧民提着酥油茶、糌粑跑了过来,伍国强忍不住眼睛湿润了,“扎西将他家里一半的糌粑送给我,说我瘦了很多,要补补。”
近日,记者见到伍国强时,看到他一头短发下的面容通红通红,他笑着说,这是高原红,“这是第2次了,要2、3年才会好。”
回到浏阳已经一个月,他和藏族同胞的联系却从未间断,“很多牧民都是从山上走几个小时下山打电话给我,前天扎西还问我春防时给牦牛打什么针。”谈及援藏的最大遗憾,伍国强坦言,牧民的名字太长,他未能记住,但是牧民的每一张面孔他却不会忘记。
“援藏的半年时间我终身难忘。”遥望故乡月,手捧藏乡情,不善言辞的伍国强目光坚定,他说,只要藏族人民需要他,他还期待第3次高原红。
来源:红网
作者:宋攀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