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道如虹助力县域经济腾飞 炎陵县交通事业大跨越大发展纪实

来源:红网 作者:冯芳芳 陈秋明 编辑:杨洁 2014-12-02 15:51:1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炎陵站记者 冯芳芳 通讯员 陈秋明 炎陵报道

  从封闭落后到交通畅达,一条条制约经济发展的险阻天堑和曾经弥漫革命烽火的山村小道变成了奔向小康和谐的幸福之路。初冬季节,走进炎陵,交通条件的巨大变化让人惊叹不已,便捷的交通网络正在成为推动炎陵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而交通大建设的会战仍在继续,滚滚热浪迎面袭来。

  致力拉通"外网"  湘粤赣交通枢纽显雏形

  7月1日13点33分,徐州开往南宁的K161次列车缓缓驶入炎陵火车站,车站内外一片沸腾。

2014年7月1日,炎陵迎来第一辆客运列车,结束不通客运列车的历史。

  "这是开进炎陵的第一趟客运列车,我是亲历者。"站在1号站台边,何庆林扬着手中的车票,难掩激动之情。家住炎陵县鹿原镇的他,现在柳州做建材生意,汽车是他此前往返的唯一交通工具,"有了直达火车后,回家就方便了。"何庆林说。

  当日,吉衡铁路客运线正式投入运营。吉衡铁路是我国京广、京九两条南北铁路大干线的重要连接线,全线长210.71公里。这条铁路的开通,结束了炎陵县不通客运火车的历史,炎陵县与长三角、珠三角的铁路通道成功打开。

  炎陵县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西麓,境内主要为八面山与万洋山所覆盖,山地面积达87%。作为株洲市最偏远的山区县,炎陵县一直是闭塞的代名词,南北、东西方向都只有一条通道。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我县致力交通"大提速",县委、政府提出"畅出口,提等级,建网络"的交通建设思路,着力构建湘粤赣大交通枢纽。

2009年衡炎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炎陵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历经4年奋战,2009年衡炎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炎陵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炎陵到衡阳的运行时间由过去的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从此,大山里丰富的林业资源、工业农林产品大量运往山外,而山外的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游客流也源源涌向这里。

2012年12月,炎睦高速通车。

  2012年12月,炎陵、炎睦高速通车,使炎陵通往江西井冈山方向又增加一条交通快速通道,同时也成为了一条全新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3年12月,如蛟龙般穿越层峦叠嶂的炎汝高速建成通车。

2013年12月,如蛟龙般穿越层峦叠嶂的炎汝高速建成通车。

  总投资86.13亿元的"三高一铁"建设完成,炎陵县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99.4公里、铁路34公里,全面形成了"5432"(广州5小时,南昌4小时,长沙3小时,衡阳、株洲2小时)的大交通框架,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也彻底打破,湘粤赣边界交通枢纽地位日益显现。

  香花自引蜂蝶来。对外交通环境的大改善,使炎陵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更加强劲,"汩汩活水"不断涌来:北京新华联集团携手科瑞集团、德力西集团、南翔集团和星牌集团,与炎陵县人民政府共同签订《湖南省炎陵县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合作协议书》,投资100亿元打造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湖南东信集团炎陵纺织有限公司加大投入,从意大利、瑞士等欧美国家进口先进生产设备,高质量的精梳纯棉纱、普梳纱等纺织品有序成形;客商纷至沓来,九龙工业园容纳企业数量"超载",在霞阳镇回垅仙开辟一个新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实现"一区两园"的发展模块……

  "最终决定来炎陵投资,是因为这里不仅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还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今成钽铌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海成介绍说,经过他们多番考察,发现在炎陵不仅有开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还有适宜企业发展的交通环境。

  着力编织"内网" 铺设起群众致富路

  "十一五"末,炎陵县仅有国省干线公路3条121.9公里。由于公路等级低、弯多路窄,通行状况差等因素,特色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难于进入大都市,严重制约着我县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近年来,炎陵县交通运输局把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经上百次奔波于省、市有关部门,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争取到国省干线提质改造项目121.9公里,县道升省道项目130.84公里,建设资金12.99亿元。完成了S321县城至睦村段21.7公里, G106县城至桂东槽里段67.362公里、县城至炎帝陵牌坊段6.962公里、牌坊至分路口3.922公里、分路口至茶陵4公里,S322牛岗排至深坳段10.981公里,正在修建S205沔渡至船形旅游环线102.957公里,S347石潮至垄下公路26.892公里,拟2015年开工修建S207草坪至大院公路42.8公里。到"十二五"末,炎陵境内将全面实现国省干线公路达二级公路以上标准,其中省道达345.288公里。

G106施工现场

  在高标准改造县域内的国省干线公路的同时,炎陵县千方百计扩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着力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增强农村通畅能力。

  "现在出门方便了!""以后在家门口就能把冬笋、野香菇卖出去,再也不用愁了!"……10月20日,下村乡云田公路正式竣工通车,公路沿线的广大群众奔走相告,自发集聚到通车仪式现场欢呼庆祝。

  云田公路的建成可极大改善沿线云里、长远、坪坑、田心四个村2000余人的出行条件,对进一步开发酃峰旅游资源,壮大高山蔬菜、水果产业,拉动乡、村两级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只是炎陵县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蜿蜒的村道,托起山区群众致富梦。

  "十二五"期间,炎陵县实现农村公路建设投资3.1亿元,新增通车里程844.8公里,完成县乡道改造167.5公里,农村通畅工程687.3公里,部贫桥11座,危桥改造25座。目前全县16个乡镇场,197个行政村通四级以上水泥路面公路,行政村通畅率达98%以上,消除了公路空白自然村的目标,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状况。这些纵横在乡间的水泥路通道,犹如一条条毛细血管,与国省干道、高速公路连在了一起,在县域内织成了一张覆盖全县各个角落的密集交通网,为全县群众铺设起了一条通畅的致富路。

  竭力攻坚克难 抢进度真抓实干求实效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曾饱受交通闭塞之苦的炎陵人民深谙"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为了改善境内交通,让人们的日常出行更为便捷,县交通运输局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吹响了交通项目建设的"集结号",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辛努力,奋力实现交通建设新突破。

  初冬,山区的气温已经很低,而S205沔度至船形旅游环线公路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铲车来来往往,路基建设繁忙……

  省道S205炎陵县沔渡至船形(旅游环线)公路总投资5.86亿元,全长102.96公里,横贯东西,起于沔渡镇区北端,止于船形乡春江电站西,途经沔渡镇、十都镇、石洲乡、大院农场、策源乡、水口镇、中村乡、船形乡等8个乡镇场,与省道321线、县道064线相接。全线采取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它的开工建设,对完善炎陵交通网络建设,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建设,带动沿线产业发展,推动炎陵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12月18日,省道S205沔渡至船形(旅游环线)公路建设工程开工。

  为确保旅游环线早日建成通车,县委书记黄诗燕,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正平以及其他县领导,多次深入交通建设一线及涉及乡镇,现场决策,解决问题。县交通运输局一班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舍小家、顾大家,做了大量的协调解释、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实优化施工环境,努力将其打造成进度快、质量优、安全好的"阳光工程"、"民心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红线内征地100%,红线内签订房屋拆迁合同100%,房屋落地21栋,占任务81%。完成路基工程98%,成桥涵工程80%,路面基层摊铺30%,总体形象进度达70%,累计完成总投资3.95亿元,其中本年度完成1.8亿元。

县委书记黄诗燕,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正平等领导视察指导旅游环线建设。

  此外,大力推进S437石潮至垄下公路、S207草坪至大院公路、公交总站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致力实现交通建设格局"内畅外联"。在抓交通建设投资的同时,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从实际出发策划包装交通项目,全力向上级争取在项目规划、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继续深入开展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建设程序,规范交通工程招投标活动,加强交通工程建设资金监管。积极探索交通项目代建制和交通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交通建设环境。

  在交通工程建设队伍里,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默默奉献在公路、桥梁建设工地上,用辛勤的汗水,浇铸出了炎陵交通跨越发展的辉煌,也浇灌出了朵朵文明之花。2007-2008年,县交通运输局连续两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交通系统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8-2013年,连续六年被市交通运输局评为交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2010-2013年连续四年获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2008-2012年连续五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道路通畅,百业兴旺。随着交通条件的日新月异,曾经制约炎陵经济发展的交通,今天已成为炎陵经济腾飞的翅膀,使炎陵大地焕发了青春和活力。如今,农产品货畅其流,外商和游客纷至沓来,经济发展乘势而上。以梦想奠基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炎陵的发展之路将不断延伸,越来越宽广……

来源:红网

作者:冯芳芳 陈秋明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12/02/417316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