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艳红 通讯员 杨坚
至12月1日,新宁县青年农民蒋能杰导演跟拍六年的留守儿童纪录片《村小的孩子》已在广州、深圳、长沙、武汉、南京、上海、天津、北京等20多个城市展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09年,从新宁县一渡水镇村小走出来的蒋能杰大学毕业了。在工作开始几个月之后,他知道了村小即将撤销的消息,突然觉得自己再不做点什么去记录、传播,就来不及了。于是蒋能杰辞去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背着摄影机进了村小。这一拍就是6年,6年的拍摄,后面制作形成了纪录片《村小的孩子》。
2014年11月,《村小的孩子》获得了第三届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的最佳纪录片长片奖。
6年跟拍农村留守儿童
2009年,蒋能杰大学毕业后不久,从未学过专业摄像的他成立了棉花沙影像工作室,自己当导演、摄影、剪辑,开始拍纪录片。
蒋能杰首先将镜头对准了家乡一渡水镇光安村的留守儿童。光安村被崇山峻岭环绕,每每从镇上骑摩托车回家,至少得花20分钟。这个村子有1700余人,有近900人外出,大部分在广东打工。在不少孩子心中,自己的家在村里,而父母的家在广东,孩子们常说自己长大后的梦想就是出去打工。
之所以会关注留守儿童,蒋能杰表示,这跟自身经历有关。在他十一二岁时,母亲便离开家,前往广东从化务工。在以后的十余年间,几乎只有到过年的时候,蒋能杰才能看到母亲的身影。蒋能杰及其团队在光安村拍了3个月,完成了留守儿童纪录片《路》。
2009年,光安村小学已成危房,无法上课,不少小学生只得长途跋涉,早上天没亮就起来,步行赶往镇上的小学就读。对于农村学校的撤并,蒋能杰觉得自己再不做点什么去记录、传播,就来不及了。于是蒋能杰背着摄影机进了村小。
这一拍就是6年。6年间,蒋能杰扮演过很多不同的角色,持续跟拍共累积了几千个G的素材。最终,蒋能杰用画面真实记录了5年间蒋洁云等几个村小孩子的成长,制作形成了《路》的续集《村小的孩子》,让观众看到了他的家乡村庄凋敝的现状。
影片获最佳纪录片长片奖
据介绍,《村小的孩子》记录了蒋能杰的家乡新宁县一渡水镇光安村一所村小和三个不同留守儿童家庭的点滴变化。片中,几个孩子对父母的印象模糊不清、长大的理想是去打工等镜头,让人过目难忘。影片关注到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牵动人心的社会问题,更引出了对留守儿童未来的思考。
据了解,2013年9月21日,《村小的孩子》在法兰克福中国电影节首次放映,荣获观众票选一等奖;2014年11月11日,该影片获得了第三届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的最佳纪录片长片奖。
蒋能杰说,自己带着《村小的孩子》在全国展映,就是希望自已能力范围内的“发声”,能给这些孩子带来一些改变。
据了解,拍摄完《村小的孩子》后,蒋能杰又拍摄了纪录片《初三》。这部新片,连同之前拍摄的《路》、《村小的孩子》,共同作为蒋能杰的“留守儿童三部曲”,讲述了家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他计划携“三部曲”进行全国展映。“明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还会重点推广抗战老兵纪录片。”蒋能杰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邓艳红 杨坚
编辑:邓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