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的“速生草基地”,几十亩的速生草是一般人身高的两倍多,这些速生草捕捉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相同面积普通森林的100到150倍。余志雄 摄
红网长沙县站12月2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陈登辉 周顺利)近日,联合国发出警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晚需在2070年降为零,才能减缓全球变暖的危险,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气候变迁灾难。这份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具的报告称,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应有轨道相去甚远,如再不采取更多的行动,2070年前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可能无法达成,而这个期限是现在出生的人有生之年还能期待看到零碳排放的时间。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在11月12日的APEC中美新闻发布会上,中美两国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承诺到2025年减排26%,中国承诺到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全球两个最大碳排放国的承诺,把过去五年五次全球气候谈判大会试图谈成的事,给谈成了。
承诺给出了,怎么实现?如何才能停止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最终达到“零碳”目标?声明中多次提到一种“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它不仅是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而在湖南省长沙县,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捕碳清霾的“零碳革命”已拉开大幕,这个在改革创新上屡次走在全国前列的“中西部第一县”,正再次践行着全国首创“零碳县”的目标。
从今年年初启动至今,长沙县的“零碳县”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完成了碳排放普查和出台实施方案后,提出了2016年实现封存标准碳产品60万吨、完成100万吨级标准碳仓库的建设目标。
一场关系到全人类生存,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零碳革命”,正在这个中部内陆县全面推进……
敢为人先主动出击向雾霾宣战
今年的全国两会,雾霾治理是民众关注的热点,也是会场讨论的焦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雾霾宣战,他说:“许多人早晨一起来,就打开手机查看PM2.5的数值,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对于治理,他强调“不等风盼雨,要主动出击。”
令人欣慰的是,在湖南省长沙县,一场主动出击雾霾的“零碳革命”已然开启。而提供幕后技术支持的,就是56岁的雷学军。他是湖南省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的专利“速生植物捕碳储碳修复大气环境”将成为捕碳清霾的一把“利器”。
“所谓零碳模式,不是说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零,而是将化石能源释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封存起来,这就相当于零排放了。”雷学军表示,“我们的速生草林地捕捉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相同面积普通森林的100到150倍。”
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是这场“零碳革命”坚定的支持者,“如果借助此项原创发明,长沙县能在全国率先实现'零碳县'目标,那么全国2856个县也能通过复制实现零碳!”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核心区域,长沙县的“零碳县”创建有着自己的底气:2014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位列第7,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第9位,双双进入前10,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国家生态县”等系列殊荣,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全县森林覆盖率较高,林木蓄积量保持稳定状态,能够提供一定的森林碳汇。
对温室气体的有效控制,将使得长沙县驱霾有望,届时将成为全国的“零碳标杆”。
逐梦零碳在全国率先建成零碳社会
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能耗大县,碳减排任务重,原煤、电力在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中仍占主导地位。
速生草本植物碳产品可用作造纸、建筑材料、饲料、肥料和化工原料等,也能燃烧发电,实现“碳循环”。雷学军说,速生草碳产品除了能广泛应用,还可填补国际碳交易产品不能准确计量的空白。
在去年长沙县的党代会上,杨懿文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成零碳社会。今年1月,长沙县专门成立由杨懿文任组长的“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县发改局、科技局、国土局、农业局等多部门。
近一年来,工作小组召开多次会议,“零碳县”试点方案已基本成型。根据方案,将重点实施“零碳工业”、“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旅游”、“零碳农业”、“零碳家庭”六大工程。
今年2月,长沙县“两会”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再次明确提出,“开展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就此作过系统阐述:划分六大功能区,深化低碳型的生态建设,逐步退出破坏环境的木材、石材加工业,退出污染较重的造纸业。
除了这些减排举措,长沙县绿色公交等也在相继进行。
雷学军说,长沙县初步设想,零碳发展模式分为“普查、试点、推广”三个阶段来推进。期间将开展系列工作,如:开展碳排放普查,建立长沙县碳排放普查数据库;探索标准碳的设计与计量;建设标准碳仓库,封存标准碳产品;启动碳排放权的模拟交易系统等。
目前全县的碳排放普查已完成,并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长沙县“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实施方案》也已出台。
创新持续“碳税”坚持谁排放谁买单
按照《长沙县“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实施方案》,今年长沙县将封存标准碳产品10万吨,实现2000亩种植基地、20亩加工基地与50亩仓储基地。并计划在2016年实现封存标准碳产品60万吨,完成100万吨级标准碳仓库的建设目标,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体系。
捕捉和固封这么多的二氧化碳,钱从何来?
据了解,刚开始试点时,长沙县财政会对项目给予财政支持。2013年长沙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80亿元,2014年的财政收入预计将达207亿元,政府将从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项目进行补贴。但最终,二氧化碳固封项目将逐步实现商业化运作,“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杨懿文表示。
按规划,从2015年开始,长沙县将在各领域确定试点企业3-5个,启动试点企业的碳排放权模拟交易系统。目前包括二氧化硫在内的4种污染物,长沙县对企业收取排污费用,未来县里或将适当减少这一部分排污费的收取,将其置换为国际通行的“碳税”,所谓“碳税”,就是多排放多交钱、少排放少交钱,按照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收取,做到谁污染谁治理。
不过,与以往税收不同的是,“碳税”拟将与标准碳产品绑定,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就要购买相应数额的标准碳产品,目前的计划是,一吨标准碳产品430元。
这种“碳税”运作模式,不但能实现固碳项目的有效运转,提供持续资金,也能自动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倒逼企业创新减排。而减少碳排放量和增加碳吸收能力恰恰是“零碳县”创建的两大关键。
来源:红网
作者:陈登辉 周顺利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