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述评:奏响高亢嘹亮的“绿色之歌”

来源:红网 作者:刘洁琼 编辑:杨洁 2014-12-03 17:23:3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攸县站记者 刘洁琼 攸县报道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作为一个县域综合实力连续8年位列全省十强的经济强县,攸县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令人欣喜,“城乡同治”、“双十模式”等亮点工作也足够吸引眼球。如何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全县上下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近期,攸县人大常委会扎实组织开展封山育林“百题询问、百人评议”专项工作评议活动,在推动发展转型升级的征途上,奏响了一曲高亢嘹亮的“绿色之歌”。
  
  科学决策,把握时代新律动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随后,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提出要“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动员部署。
  
  经由社会各个阶层的热议、发酵与升温,推进发展转型、保护青山绿水,不仅成为了自上而下的一种工作要求,更是成为了由里及外的一种发展共识。
  
  踏着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中共攸县县委在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美丽攸县”等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2013年3月,攸县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经272名县人大代表表决,县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依法作出了《关于全县实行封山育林的决定》。
  
  《决定》的出台,历经调研、讨论、决策等各个环节,固然不易;而《决定》的实施,面临责任落实、利益调整等诸多现实问题,更需着力。围绕推进《决定》的执行落实,攸县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开展了“林农利益补偿机制建设”专题调研、人大代表集体约见“示范林”建设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活动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在专题调研等活动中,参与的人大代表认为,《决定》实施一年多来,封山育林政策得到了全县上下的广泛赞誉和拥护,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距离实现“五年内全面消灭宜林荒山”和建设美丽攸县、生态攸县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10月份,经请示中共攸县县委,攸县人大常委会将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黄丰桥国有林场等24个封山育林责任单位列为评议对象,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百问百评”专项工作评议活动,奏响了全面推进封山育林的最强音。
  
  代表担纲,弘扬绿色主旋律
  
  不断扩大代表的参与度与话语权,增强代表履职的责任感与成就感,是新一届攸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和努力的方向。在“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半年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代表议、政府办”代表建议集中评办等诸多监督工作中,代表当主力、唱主角业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本次“百问百评”专项工作评议的主题,来源于全体县人大代表表决通过的《关于全县实行封山育林的决定》,调查的主力和测评的主体,则是来自于县内各级人大代表。在12月3日上午举行的“百问百评”评议大会上,书面审议受评单位履职工作报告、观看现场调查视频后,来自代表的意见,又在专题询问环节得到充分体现。调查中,基层代表提得最多的“封山育林20年,造林、育林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各受评的责任单位如何完成冬季造林任务”成为当天专题询问的主题。各受评单位主要负责人逐个接受专题询问后,参会的200名省、市、县人大代表对24个受评单位、12位“全县十佳造林模范”候选人和12位“全县十佳护林标兵”候选人进行投票测评,当场统票计分,当场公布结果,当场兑现奖励。
  
  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了发挥代表的作用与影响,尊重了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凝聚着代表的智慧与力量。如果说推进封山育林是一首绿色协奏曲,那么“百问百评”专项工作评议中,各级人大代表的广泛参与,则让绿色发展的主旋律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激越、昂扬。
  
  全民参与,汇成发展大合唱
  
  发放调查问卷2350份、收集问题建议572条、参与网络投票13万余人次……
  
  一组组数据,无不彰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对封山育林工作的关注与热情。调查显示,全县各界人民群众对封山育林20年的知晓率接近100%。
  
  “封山育林不仅要喊响口号,还要加大投入,抓好落实。”一位群众在接受媒体调查时建议。“封山育林是一件好事,我当然支持。”一位老干部表示,“我们老年人不能担纲造林育林的主角,但我们可以做巡林护林、防火宣传的主力军。”
  
  根据活动安排,攸县电视台集中播放受评单位负责人的专项工作述职短片,攸县新闻网和攸县公众信息网开辟专栏,公示受评单位的主要职责任务、工作履职情况等,接受网友的专题询问、公开评论和满意度测评。正如攸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所说,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不仅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大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
  
  人民有期盼,代表有呼声,政府在行动。
  
  封山育林决定实施以来,攸县人民政府对各乡镇(街道)下达造林绿化硬性指标,提出了在5年内全面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每年用于扶持造林抚育的项目资金达1500万元,对新造油茶林、用材林一律免费供苗,并给予适当的造林补助。
  
  2013年,完成人工造林5.46万亩、油茶低改5万亩、楠竹低改10万亩;关停经营加工企业55家、整改木材市场11家;林木采伐量同比减少9.2万立方米,下降67.2%;全县千亩以上造林公司6家、造林大户12家,百亩以上造林大户102家;林政秩序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评议大会召开之前,攸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就积极回应代表呼声,谋划建立攸县生态林业发展协会和绿色发展基金,制定下发了《关于古树名木和林业生态示范基地认建认养活动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推进封山育林决定的落实。在接受县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审议意见后,县人民政府当场将调查中收集的各类问题和建议向24个单位进行了交办,并明确了51件重点整改事项。未评先改、立行立改的良好来势,让各位人大代表和各界人民群众对评后快改充满了期许,也充满了信心。
  
  正如中共攸县县委书记胡湘之所说,“抓封山育林就是抓生态、抓发展”。从作出《决定》到开展评议,封山育林工作的每一步前进,都凝聚了攸县人大常委会构建综合的、立体的监督工作新常态的尝试和探索,也凝聚了全县上下的共识和合力。我们可以期待并感知,在2648平方公里的攸县大地上,一股绿色力量正在悄然汇聚,一曲“绿色之歌”正在高亢奏响。

来源:红网

作者:刘洁琼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12/03/417269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